返回

安身立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安身立命 (第3/3页)

好友申请。其中一个备注是:“想问新区那个带菜园的房。”

    夜色中,白色轿车驶回灯火通明的城市。苏予锦望着窗外,想起那个说要给儿子买婚房的大姐,想起那个想搬来和女儿同住的老婆婆。每一张传单背后,都是一个安家的梦想。

    样板间里,苏予锦注意到飘窗台面的接缝处有些粗糙,默默记在本子上。主管看在眼里,点点头:“观察很仔细。“

    第一次单独接待客户是个周末。客户是看到街头广告主动打电话来咨询的一对年轻夫妇,想买婚房,预算有限。苏予锦提前准备了五套房源,每套都做了详细的优缺点分析

    看第三套房时,女方小声对丈夫说:“这套厨房好像小了点。“

    苏予锦立即接话:“确实,不过我把隔壁栋同户型的尺寸量过了,可以把这面非承重墙打掉,这样厨房能扩大两平米。“她掏出手机,“我拍了改造后的照片,您可以参考。“

    这个细节打动了客户。虽然当天没定,但第二天他们就打电话来约复看。

    为了尽快熟悉业务,苏予锦把米豆的作息表和工作时间完美对接:早上七点送孩子去幼儿园,八点到公司开晨会;下六点请对门王阿姨帮忙接孩子,自己加班到七点;晚上等孩子睡了,再起来背房源信息。

    有天王阿姨临时有事,苏予锦只好带着米豆去带看。客户是一对老夫妻,看见孩子很欢喜。米豆乖巧地坐在小区长椅上吃饼干,苏予锦一边介绍户型,一边不时回头看一眼。

    “妈妈在工作。“米豆对老奶奶说,“我很乖的。“

    老太太心软了,看完房悄悄对苏予锦说:“我女儿也像你这么不容易。这套房我们定了。“

    客户交认筹金那天,苏予锦在洗手间里哭了。不是为提成,而是为自己终于能在家庭和事业间找到平衡。

    渐渐地,她摸索出自己的优势:作为母亲,她更懂得刚需客户对学区的执着;作为妻子,她明白厨房操作台的高度差那几厘米意味着什么;作为曾经租过房的人,她知道租客最在意采光和储物空间。

    一个月后,她已经能熟练地计算各种税费,记住了周边三十个小区的物业费,甚至能背出重点学区的入学政策。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客户需求:张老师要安静,李医生注重采光,王阿姨的孙子对粉尘过敏...

    发薪日那天,给南给米豆买了他心心念念的乐高。剩下的钱,她单独开了一个账户,命名为“提前还款基金“。

    晚上加完班回家,南乔在小区门口等她。路灯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累不累?“他接过她的包。

    苏予锦摇摇头,高兴的说道:“今天签了一单。“

    南乔看着她眼下的乌青,心疼地说:“别太拼。“

    “不拼不行啊。“苏予锦望向自家那扇亮着灯的窗户,“我想让米豆知道,妈妈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回到家,米豆已经睡了,枕边放着一张画:一个短发女人拿着公文包,旁边写着“我的妈妈“。

    苏予锦把画仔细收好,放进工作包的夹层里。明天,她还要早起准备宣传单下乡。这份工作很苦,但她终于在柴米油盐之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战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