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章智能水肥系统的“落地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十章智能水肥系统的“落地坎” (第3/3页)

”小林笑着点头:“当然能!黄瓜也拧‘蔬菜档’,要是想调水量,还能按旁边的小按钮,简单得很!”

    可没高兴几天,新的问题又来了。有天早上,李建国带着王婶来找小林,手里攥着个布包,布包里是叠得整整齐齐的零钱。“小林,俺们想装,可俺们问了,一套系统要 800块,”李建国的声音低了些,手指捏着布包的边角,“俺家三亩地,一年番茄卖的钱也就几千块,800块……俺们有点舍不得。”

    王婶也跟着说:“是啊小林,要是便宜点就好了,俺们村好多人都想装,就是觉得贵。”

    小林看着他们手里的布包,心里酸酸的。他立刻给林舟打了电话,把农户的情况说了。当天下午,林舟就带着农业大学的张教授来了李家庄。他们在村头的小卖部里开了个小会,张教授翻着手里的政策文件:“现在有‘农业科技推广补贴’,农户承担一部分,补贴出一部分,企业再让利一部分,应该能把价格降下来。”

    林舟立刻拍板:“就这么办!农户只需要付 300块,剩下的 500块,200块从补贴里出,300块公司承担——技术要接地气,更要让农民用得起,不能让钱挡住大家的路。”

    补贴申请下来那天,李家庄的村口格外热闹。李建国第一个报名,他把 300块钱递给小林,手里攥着新的控制器,像得了个宝贝。王婶也报了名,还拉着邻村的亲戚来。小林和研发组的人忙着给农户装系统,调试旋钮,教他们怎么用离线模式——田埂上满是笑声,控制器的绿色启动灯亮了一排,水流顺着土沟流进地里,滋润着刚冒芽的黄瓜藤。

    傍晚的时候,夕阳把番茄地染成了橘红色。李建国坐在田埂上,看着智能水肥系统自动浇水,烟袋锅的火星子在暮色里闪着。他转头对旁边的林舟说:“林总,你们这技术,现在真成俺们农民的‘好帮手’了——以前俺觉得这些新玩意儿离俺们远,现在才知道,只要接地气,比啥都好用。”

    林舟蹲下来,和他一起看着地里的番茄藤。风里飘着番茄的清香,还有水流的“哗哗”声。他想起十年前蹲在人才市场的日子,想起智能花盆的研发,想起现在的智能水肥系统——原来最好的技术,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要扎根在泥土里,听农民的需求,懂土地的脾气,这样才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那天晚上,小林在日记里写:“以前觉得研发是做‘先进的东西’,现在才明白,研发是做‘有用的东西’——让老农不用学参数,不用怕贵,轻轻拧个旋钮,就能把地种好,这才是最有意义的‘落地’。”

    月光洒在李家庄的田野上,智能水肥系统的控制器亮着淡淡的绿灯,像一颗颗落在田埂上的星星。远处的村庄里,传来农户们的说笑声,还有偶尔响起的“咔嗒”声——是有人在拧控制器的旋钮,为明天的庄稼,准备好清晨的水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