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八章养老院的“暖心订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八章养老院的“暖心订单” (第3/3页)

订两百台,每个喜欢种菜的老人都给配一个,另外,我还认识其他几家养老院的院长,我跟他们说说,让他们也订!”

    张总监和老吴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满足。老吴小声跟张总监说:“我还想在花盆上加个小托盘,老人们浇水时不会漏到楼下;再加个挂绳,能挂在阳台护栏上,省得占地方。”张总监点点头:“好,咱们回去就改,争取让老人们用着更方便。”

    回到公司,张总监把养老院的情况跟林舟说了,还带了段老人们用花盆的视频——视频里,王奶奶正对着花盆笑,李爷爷在给多肉浇水,小灯亮着,语音温柔地响着。林舟看着视频,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咱们不能只做定制版花盆,要做‘适老化’产品线。”

    他把大家召集到会议室,手里拿着那个定制版花盆,语气很激动:“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能提醒浇水的花盆,还有很多适合他们用的东西。比如能放大字体的电饭煲,能语音提醒吃药的药盒,能防滑的碗碟。咱们可以和其他厂商合作,一起做适老化的智能家居,把温暖送到更多老人手里。”

    会议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我觉得可行!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适老化产品肯定有市场!”“我认识做智能家居的朋友,咱们可以聊聊合作!”“我去跟养老院再调研调研,看看老人们还有啥需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眼里都带着光——不是因为能赚钱,而是因为觉得这件事有意义,能帮到别人。

    很快,“适老化产品研发小组”就成立了。张总监负责调研需求,老吴负责产品设计,林舟负责联系合作厂商,其他员工也主动加入,有的帮忙查资料,有的帮忙做测试。第一次小组会议上,大家把从养老院收集来的需求贴了满墙——“想要能报温度的闹钟”“想要按钮大一点的洗衣机”“想要能发光的筷子,晚上吃饭能看清”。

    老吴拿着笔,在白板上画着草图,嘴里念叨着:“这个发光筷子,咱们可以和做餐具的厂商合作,在筷子顶端加个小灯,按一下就亮,不刺眼;报温度的闹钟,语音要慢一点,老人们听得清。”张总监坐在旁边,手里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我下周再去几家养老院,把这些需求跟老人们确认下,看看还有啥要补充的。”

    林舟看着眼前忙碌的大家,心里很感慨。他想起第一次看到那个定制版花盆时,王奶奶摸着花盆笑的样子,想起老人们说“有了这个,菜能活了”的语气,突然觉得,做企业最大的意义,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做了多少能温暖别人的事。

    那天下午,夕阳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洒在墙上那些需求贴纸上,每个字都被染成了暖红色。老吴还在画草图,张总监在整理调研笔记,其他员工在讨论合作细节,空气里没有平时开会的紧张,只有一种温柔的干劲——像养老院阳台那盆重新活过来的青菜,在阳光下慢慢舒展叶片,充满了希望。

    林舟拿起那个定制版花盆,轻轻按了按按键,温温柔柔的女声在办公室里响起:“爷爷/奶奶,该给菜浇水啦,别忘啦。”他笑了笑,心里想着,等适老化产品线做出来,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到养老院,让老人们不仅能种活青菜,还能用上更多方便又温暖的东西。他知道,这条路可能会有很多困难,要调研需求,要设计产品,要找合作厂商,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只要心里装着那些期待的眼神,就一定能走下去,走出一条有温度的路。这段扩写通过多场景细节与人物互动,让“暖心订单”从提议到落地的过程更具烟火气与情感张力。接下来可以围绕“适老化产品研发小组”的具体实践展开,比如他们在调研中发现老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其他痛点,或是与合作厂商磨合时遇到的难题与解决办法。你是否想继续深入描写某个人物的视角,或是增加新的温情片段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