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五章“小小种植家”的公益效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五章“小小种植家”的公益效应 (第3/3页)

证吗?”

    车间主任擦了擦汗:“每天能生产两百个,质量您放心,每个都要经过三次检测。要是想扩产,我们可以加生产线,招更多工人,一个月就能把产能提上去。”

    旁边的生产主管也说:“林总,现在订单这么多,扩产肯定能赚更多!您看,好多客户都愿意加价等货呢。”

    林舟没说话,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停车场。他想起三个月前,第一次来清溪乡小学时的场景——孩子们在水泥地上踢石子,学校的花坛里只有几株蔫蔫的野草,李老师说:“城里的孩子能去植物园,我们这儿的孩子只能在书上看植物。”也就是那天,他下定决心,要把智能花盆送到乡村小学,让孩子们能亲手种植,感受自然。

    “我们先保证学校的供应。”林舟转过身,对着车间主任和小王说,“民用订单慢慢排,不能因为赶工降低质量。每个送到学校的花盆,都要经过最严格的检测,不能让孩子们用有问题的产品。”

    小王愣了愣:“林总,那利润……”

    “利润重要,但公益带来的口碑更珍贵。”林舟打断他,拿起桌上的种植日记,“你看孩子们的日记,他们把花盆当成朋友,要是我们为了赶工,让花盆出了问题,伤的是孩子们的心。而且,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初心,是让乡村的孩子能接触自然,不是为了赚钱。”

    他顿了顿,看着车间里忙碌的工人:“告诉生产部,按原计划生产,优先保证一百所乡村小学的补货需求,民用订单按顺序来,跟客户说清楚,宁愿等,也要保证质量。”

    那天下午,林舟又去了清溪乡小学。小满的向日葵已经结了籽,她正蹲在花盆边,小心翼翼地摘葵花籽,见了林舟,她跑过来,递给他一把:“林叔叔,这是我的向日葵结的籽,你尝尝,可香了!”

    林舟接过葵花籽,剥了一颗放进嘴里,淡淡的香味在舌尖散开。他看着老槐树下的孩子们,有的在给番茄浇水,有的在写种植日记,有的在讨论怎么让玉米长得更高。阳光透过槐树叶,洒在孩子们的脸上,也洒在那些银灰色的智能花盆上,太阳能板反射出柔和的光。

    小王跟在林舟身后,小声说:“林总,我懂了。”

    林舟笑着点头,心里想着:这些花盆不仅种出了向日葵、番茄和玉米,还种出了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种出了家长的期盼,种出了企业的责任。这才是“小小种植家”最珍贵的公益效应——不是订单排到三个月后,而是让更多人感受到,一份小小的善意,能带来这么多温暖的改变。

    离开学校时,小满追出来,手里拿着张画,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智能花盆,里面长着向日葵、番茄和玉米,旁边站着她和林舟,还有好多孩子。画的下面写着:“谢谢林叔叔,让我们有了小花盆。”

    林舟把画小心地折好,放进公文包。车子开出清溪乡时,他看着窗外的青麦田,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个项目还会继续下去,会有更多乡村小学的孩子拿到智能花盆,会有更多向日葵在阳光下绽放,而他,会一直记得初心,让公益的种子,和孩子们种的植物一起,慢慢生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