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3章 桃源村青砖房设计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83章 桃源村青砖房设计图 (第2/3页)

,像谢彪那些已经建了土坯房的就不说了,村里一百三十三户人家,并不可能都会上门找他要设计图,自家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无论怎么动土,那也是别人的自由。

    但是尽管如此,谢广福也想努努力,把桃源村的未来尽可能的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引导。

    桃源村不可能永远只是个自给自足的小村落。

    凭借清川河的水运之利,凭借日益壮大的砖瓦木炭产业以及村里不断涌现的各种项目,这里迟早要迎接来自四海的商客。

    因此,村民的房子就不能只考虑自家居住的舒适度,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商业潜力和展示价值。

    目前,桃源村已经建成并热热闹闹办了乔迁宴的青砖瓦房有十一户。

    这其中就包括了谢广福自家这栋带竹楼的“示范单位”,谢里正家,木匠张秋笙家,他的徒弟谢三河家,谢铁匠家,以及在“四海奇珍坊”工作的谢大虎、谢冬青、姚远等几户人家。

    这些房子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全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已经求了图纸,正在热火朝天施工的,还有十几户人家。

    照这个速度下去,下个月,桃源村至少有二十户青砖瓦房可以同时落成!

    这是一件足以让所有桃源村人扬眉吐气的事情。

    这说明什么?

    说明村民们在村里的各大工地、砖厂、炭窑组、运输队甚至是奇珍坊里,确确实实挣到银子了!日子有了奔头!

    当然,桃源村挣银子的门路远不止在集体产业里干活。

    像谢铁匠靠着自己的手艺,打制农具、给牛马车站的车辆配铁制部件,收入稳定。

    张秋笙父子承接木工活,尤其是淮月楼的工程,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就连之前有些拧巴、只起了土坯房的猎户谢彪,看到村里发展势头这么好,担心自己变成村里的尾部收入人群,也开始重操旧业,频繁进山打野味,下河捕鱼,拿到县里或直接在村口售卖,贴补家用,听说也攒了不少,至少谢明月肉眼可见的穿了两身的体面衣裙去县里赶集了。

    在桃源村,只要肯干,脑子活络,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