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星际医途的超量子传奇 (第2/3页)
周我去参加省医学会的会议,王会长还在说,现在有些中医从业者‘不务正业’,整天搞些虚无缥缈的理论,丢了祖宗的脸。要是您把这理论公之于众,恐怕会引来整个医学界的反对。”
猫主放下汤碗,目光坚定:“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三百年前,我的先祖提出‘节气针灸法’,也被当时的医家质疑,可后来证明,那是调节人体顺应自然的有效方法。现在,我要走的路,和先祖一样。就算整个医学界都反对,我也要坚持下去 —— 因为我是医生,我的使命是治病救人,不是迎合别人的看法。” 烛火映在他的眼中,闪烁着执着的光芒,而桌角的《古希腊几何难题集》和《针经会要》并排放在一起,仿佛两个跨越时空的智慧载体,正在等待着被新的理论串联成线。
4. 医学会的争执与航空母机的构想
三个月后的省医学会年会上,猫主站在演讲台上,身后的投影幕布上展示着 “超量子物理医学理论” 的核心模型 —— 三维球面经络图与量子波动方程的结合体。台下坐着数百名来自中西医界的专家,其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中医,也有西装革履的西医教授,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幕布上,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 传统中医认为,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的通道,而根据我的研究,经络本质上是人体超量子能量场的分布曲线,穴位则是能量场的节点。针灸通过刺激节点,引发能量场的共振,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这一理论不仅能解释中医的‘气’,还能与西医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结合 —— 比如,能量场的共振可以调节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伤口愈合。” 猫主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话音刚落,台下立刻响起一片议论声。省医学会会长王正明率先站起来,脸色铁青:“猫主,你这是在胡说八道!中医的‘气’是哲学概念,怎么能用西方的量子物理来解释?你这是对中医的亵渎!还有,你说经络是超量子能量场,有什么实验证据?拿不出证据,就是伪科学!”
“我有证据!” 猫主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实验报告,“这是我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检测的结果 —— 在针灸刺激穴位时,穴位周围的磁场强度会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与量子波动的频率完全吻合。而且,我对五十名患者进行了临床实验,采用超量子理论指导的针灸方案,有效率比传统方案提高了百分之四十!”
“实验数据能说明什么?” 另一位西医教授李建军反驳道,“磁场变化可能是肌肉收缩引起的,和量子物理没关系!你这是把巧合当成必然,是典型的‘伪科学包装’!我看你这个‘神医’的名号,也是炒作出来的!”
台下的议论声越来越大,支持猫主的人寥寥无几,更多的人在附和王正明和李建军的观点。猫主看着台下质疑的目光,心中却没有丝毫退缩 —— 他知道,新理论的诞生必然伴随着争议,就像哥白尼提出 “日心说” 时遭遇的反对一样。他深吸一口气,提高声音:“各位,科学的进步需要质疑,但更需要包容。如果你们不愿意接受我的理论,那我会用更多的实验、更多的临床案例来证明它的正确性。不仅如此,我还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招募全世界的科学家,共同完善这个理论。我甚至想建造一艘航空母机 —— 不是用来打仗的武器,而是移动的星际医疗实验室,我们可以穿越星际,研究不同星球人种的生理结构,验证超量子医学理论在宇宙中的通用性!”
这番话让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猫主 —— 一个中医师,竟然要建造航空母机,还要去星际研究医学?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王正明冷笑一声:“猫主,我看你是疯了!建造航空母机需要上千亿的资金,还需要顶尖的工程技术,你一个开诊所的,怎么可能做到?别再异想天开了,老老实实地给人看病吧!”
猫主没有再反驳,只是默默收起实验报告。他知道,多说无益,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一切。走出会议室时,阳光刺眼,他抬头望向天空,仿佛能看到一艘巨大的航空母机在云层中穿梭,机舱里摆满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正在一起研究超量子医学 —— 这个梦想虽然遥远,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实现。
5. 全球招募的热潮与学员的质疑
半年后,“星际超量子医学研究计划” 的招募公告在全球范围内发布 —— 猫主通过各种渠道,将招募信息传到了一百多个国家,招募对象包括医生、物理学家、工程师、天文学家等,只要对超量子医学感兴趣,愿意参与星际医疗研究,都可以报名。公告中还提到,研究基地将建在一艘名为 “济世号” 的航空母机上,母机配备了最先进的量子检测设备、星际导航系统和生态循环系统,能够支持长期的星际航行。
招募公告发布的第一天,猫主的邮箱就收到了上千封报名邮件。有来自哈佛大学的量子物理教授,有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航空工程师,还有非洲某部落的传统医生 —— 他们中有像猫主一样,希望突破现有医学体系的探索者,也有抱着怀疑态度,想看看这个 “疯狂中医师” 到底能搞出什么名堂的旁观者。
三个月后,“济世号” 航空母机的建造在秘密造船厂启动,而第一批一百名学员也齐聚在临时研究基地 —— 位于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片热带雨林中,这里气候温暖,植被茂密,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非常适合进行人体能量场的研究。
开学第一天,猫主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看着台下肤色各异、语言不同的学员,心中充满了感慨。“欢迎大家来到星际超量子医学研究基地,” 他用英语说道,身后的翻译器同步将中文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这里,没有中西医之分,没有种族之别,我们只有一个目标 —— 探索宇宙中的医学真理,用超量子医学帮助更多的生命。”
话音刚落,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子站起来,她是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医学博士艾米丽。“猫主先生,我尊重您的探索精神,但我有一个疑问,” 艾米丽的语气带着谨慎,“您的超量子医学理论,虽然有一些实验数据支持,但目前还无法通过双盲实验验证 —— 而双盲实验是现代医学判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