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5章-谁动谁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85章-谁动谁输 (第2/3页)

后不久,就脚步匆匆地离开了净水厂。

    当晚,一支由林工临时组织的、由几位信得过的老同事组成的“夜间清扫队”,带着水桶和湿抹布,开始对辖区内所有的公共扬声器、广场音柱,甚至公交车的报站喇叭,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除尘”。

    从回收的污物样本中,他们果然分离出了肉眼可见的银色金属微粒。

    警钟在林工心中被彻底敲响。

    他开始怀疑身边一切能够发出声音的设备。

    回到家,他没有开灯,而是直接拆开了那台陪伴他多年的旧音响,用一根细针,小心翼翼地从喇叭磁铁的缝隙里,刮出了一层薄如蝉翼的银粉。

    他打开手机的语音助手,反复让它播放“相信我”、“服从安排”、“我们都看见了”这些他从对话模板里总结出的高危词汇。

    十几分钟后,手机的表面温度开始异常升高,烫得他几乎握不住。

    他意识到,张贴那些“反寄生模板”已经不够了。

    对方的攻击手段已经从语义本身,进化到了物理层面。

    他不再去贴那些纸条,而是从一个旧货市场淘来一台二手的简易示波器,经过几天的改装,把它连接在了他那辆破旧的维修电瓶车上。

    从此,他夜间巡查时,不再抬头看路灯,而是低头盯着那块小小的、闪烁着绿色光线的屏幕,实时监测着周围环境的音频频谱。

    机会在一周后的一个夜晚降临。

    他在一处市民广场进行设备调试,顺手将手机架在一旁,开启了直播。

    就在此时,一群佩戴着智能耳机的夜跑者经过,他车上的示波器屏幕上,一条原本平缓的基线瞬间拉起一道尖锐得如同刀锋的峰值。

    林工脸色一变,立刻截停了其中一个年轻人,指着示有波器,又指了指他的耳机。

    年轻人莫名其妙地摘下耳机,林工凑过去一听,里面正循环播放着一段轻柔的引导语,夹杂在舒缓的音乐中,标题是——《找回我们共同的记忆》。

    这段不到一分钟的直播视频,连同那个刺眼的频谱峰值,像一颗炸弹在互联网的角落引爆。

    那些曾经对“反寄生模板”嗤之以鼻,认为只是小题大做的年轻人,第一次直观地看到了“声音”是如何变成一种可以被测量的“攻击”。

    舆论迅速发酵,第二天,那款主打“潜意识疗愈”的冥想APP就在所有应用商店被迫下架。

    视频也传到了王主任手中。

    他不再是那个坐在办公室里签文件的社区负责人,而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背负着沉重过去的市民。

    他通过一个老部下,辗转联系上了林工,语气里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疲惫与决绝:“林师傅,光靠你一个人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声音安全社区’。”

    第一场公开测试,就在社区那间曾被用作“深井梦境”辟谣大会的礼堂里举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