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九章:赴龙门寻法药方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九章:赴龙门寻法药方洞 (第2/3页)

试试看,再说,也不是每尊佛都有题字不是。”慕泽说道。

    “等一下,我问一下工作人员。”晓茹说道。

    过了以后,晓茹走了过来,说道:

    “嘿,我问了一下工作人员,他们说龙门的字主要就在古阳洞,咱们过去看看吧。”

    “古阳洞,那不是龙门二十品所在地么?”慕泽叫道。“走,赶紧去。”

    “着什么急呀,都刻了上千年了,这一时半会儿又不会没了。”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

    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龙门二十品”的称号始自清代,所谓“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它所展现的书法艺术,是在汉代隶书和晋代隶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具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魏碑”体的代表,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慕泽拉着晓茹来到了古阳洞,发现这里竟然吸引了很多游客,而洞外,有旅游纪念品商店,专门售卖《龙门二十品》拓片。

    “现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还不少呀。”晓茹感叹道。“你什么时候把你的字也练练,你哪里都好,就是字写的差点。”晓茹对慕泽说道。

    “我写的字差么?不就是比你写的潦草一点点么?”慕泽说道,“我那叫狂诞不羁,自成一家好不好?”

    “还自成一家呢,那你写的什么体?”晓茹笑着说道:“师体?”

    慕泽没说什么,反正两个人在一块就是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反而是习惯了这种互相斗嘴,一天两人在一块不辩驳几句就好像缺了点什么似的。

    “古阳洞里的游客挺多,一个导游正在卖力地讲解着:“古阳洞开凿于公元493年,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它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三个字,到了清末光绪年间,道教徒将主像释迦牟尼涂改成太上老君的形象,讹传老子曾在这儿练丹,所以古阳洞又叫老君洞。”

    慕泽笑了,拉着晓茹向里面走去,“走,看看如来老头变老倌儿!”

    “什么如来老头变老倌儿?”晓茹不解地问道。

    “哈,《西游记》上孙悟空不是老叫太上老君老倌么?”慕泽说道。

    “晕,他怎么成老倌了?”晓茹问道。

    “可能是他牵着青牛,放牛的倌吧。”慕泽胡诌着说道。

    古阳洞是由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开凿成的。窟顶无莲花藻井,地面呈马蹄形。主像释迦牟尼,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端坐在方台上,侍立在主佛左侧的是手提宝瓶的观音菩萨,右边的是拿摩尼宝珠的大势至菩萨,他们表情文静,仪态从容。

    不过由于被道士们涂改,反而不像佛宗的情景,慕泽想了想,“对,”他对晓茹说道:“看,像不像《封神演义》的场景?”慕泽说道。

    “什么封神演义,哪儿跟哪儿哪?你思维别跳那么快好不?”晓茹说道。

    “哈,太上老君,观音不就是慈航道人么?这边不是一个大势至菩萨么,像不像阐教、道教、佛教三家商量大破通天教主呢?”慕泽说道。

    “晕。这你都能联想,赶紧看吧,你不是找东西么?”晓茹问道。

    “哈,我差点忘了。”慕泽急忙认真地在古阳洞打量起来。

    古阳洞大小佛龛多达数百,雕造装饰十分华丽,特别是表现在龛的外形、龛楣和龛额的设计上,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有的是莲瓣似的尖拱、有的是屋形的建筑、有的是帷幔和流苏,并且在龛楣上雕造有佛传故事,如:古阳洞南壁释迦多宝龛上,有树下诞生、步步生莲、九龙灌顶等,讲述的是悉达多从他母亲摩耶的右腋下诞生,刚出生,就走了七步,每一步脚印都生出一朵莲花,这叫步步生莲,他站在方台上,天空中有九条龙为他喷水沐浴等等。

    魏碑不难辨认,可慕泽把所有的造像题记都看了个遍,无外乎记载着佛龛的雕凿时间、人物、目的等,而大点的佛像,头部能刻下文字的,慕泽看了看,不是光头就是螺旋髻,哪里有半点文字存在。

    “怎么会没有呢?”慕泽自言自语道。难道自己那天晚上只是做梦,还是谢彩英骗自己,抑或自己记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