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壁画引猜测,墙上现奇文 (第2/3页)
十岁辅佐少昊,一统九黎,二十岁登基称帝这些事情,师慕泽倒是耳熟能像,而颛顼帝和共工的大战,神话小说中也多有记载,共工是颛顼时的一名部落领袖,对农耕很重视,还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在当时很有威信,颛顼就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最后把共工打败了。这才有了共工怒撞不周山的故事了。
部族争斗,也没有什么对与错之分,而颛顼帝最大的贡献其实是绝地天通。
黄帝统治时代,民神杂糅,神可以自由的上天下地,而人也可以通过天梯――即“昆仑山,黄帝所造”往来于天地之间。
蚩尤“带领众神和山精、水怪与黄帝作对”之乱后,又殃及地上生民,使得人间强者凌弱,众者暴寡,酷刑泛滥,杀戮不止。
后来颛顼帝即位后,就对天地间的秩序进行一次大整顿。他命“重”(颛顼帝的孙子)两手托天,奋力上举;令“黎”(颛顼帝的孙子)两手按地,尽力下压。
于是,天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以至于除了昆仑天梯,天地间的通道都被隔断。
可以说,绝地天通这一壮举,侧地造福了普通的人类。
可是,作为上古五帝之一,毋庸置疑的中华民族先祖之一,颛顼帝的知名度,不仅无法和炎黄相比,为什么竟然比不上他们晚辈的尧舜禹呢?这真是令人奇怪,颛顼帝上承炎黄,下启尧舜,制历法,象天时,开启文明曙光;定婚姻,制嫁娶,规矩洪荒子民;革巫教,整秩序,初成国家集权;创九州,定版图,完成华夏一统;历日月,分节令,指导拓殖耕耘;……为什么,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颛顼帝却名声渐微呢?
师慕泽还是第一次知道颛顼帝定日拴月,灭巫驱鬼的事迹。
这时,杨健岳教授和张局长也走了过来。
“咦,竟然把这两件事情也公然做成壁画,这不是找人嫉恨嘛。”杨健岳教授好奇地说道。然后,就给师慕泽解释起来。
所谓定日拴月,是指颛顼登上帝位以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是将原本不停运转的太阳、月亮和星星都牢牢拴在天穹的北边,固定在北方上空,这么一来,他所统治的北方三十六国永远光辉灿烂,而东、南、西方诸国则需要日月相继运转才能获取光明。夜里很多时候没有月光,漆黑一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如此一来,他下面的臣民享受万福,而其他地区的民众苦不堪言。
而灭巫驱鬼更是神奇,所谓灭巫,乃是传说在黄帝晚年,九黎地区信奉巫教,崇尚鬼神而废弃人事,一切都靠占卜来决定,百姓家家都有人当巫史搞占卜,人们不再诚敬地祭祀上天,也不安心于农业生产。颛顼为解决这问题,决定改革宗教,亲自净心诚敬地祭祀天地祖宗,为万民作出榜样。又任命南正重负责祭天,以和洽神灵。任命北正黎负责民政,以抚慰万民,劝导百姓遵循自然的规律从事农业生产,鼓励人们开垦田地。禁断民间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动,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
灭巫是大好事,但驱鬼就有点儿让人不解了。颛顼一生作威作福、独断专行,还生出了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