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地底玄机现,神庙在眼前 (第2/3页)
。
“怎么说?这是好事啊。”司机不解地说道。
“是好事,咱们县文物考古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可是,这都挖了八年了,还没个最终结果呢。再挖,我都该退休了。”张局长说道。
“头儿,不是现场传来消息有新的发现了么?应该很快就有结果了,你担心什么。”
“希望吧。”张局长说道。
从河村回来,杨健岳教授已经带着杨晓茹和东方进来到了三杨庄的考古现场。
“也没什么啊。”东方进看了看漫漫的黄沙以及几个大的考古坑洞说道。
“你还想看到什么?又一处秦始皇陵兵马俑么?”杨晓茹瞥了一样东方进说道。
现在已经是下午四点,昏黄的冬日懒懒地荡在空中,三杨庄附近多沙岗,越有十几米高,上面稀稀疏疏地长着荆棘与矮树,站到沙岗上,远处是高高低低的槐树林,汉代聚落遗址就位于一座沙岗背后,这里本是老的硝河河道遗址,本来地势就低,在沙岗的对比下,显得落差更大。如今,在发掘出遗址的地方都搭满了遮阳挡雨的大棚子。
杨健岳等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最早发现的庭院遗址的地方,还没走到地点,就听见七嘴八舌各种语言的人在热烈地讨论着。虽然说的大多都是让翻译们头疼的专业术语,但杨健岳还是从翻译们生硬的翻译中听出其他学者们无外乎是关于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手工业考古、农业考古、墓葬考古、简牍研究、汉文化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及东亚考古等内容展开研讨的。
如今,这些人站立是其中一处庭院内房屋较多,正房使用“益寿万岁”瓦当的区域,这一区域发现的东西最多,地面遗留有陶壶、碗、盆等陶器和石臼等石器,以及砖瓦等残块。还发现了很多铜钱,大家讨论更多的还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活生生的农家庭院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年且保存完好?
争论了一会儿,大家一致认为这里遗址保存完好的原因是因为这里应该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黄河泛滥,整个区域被黄河淹没,所以才保存完好到今天的。
这时,杨健岳忍不住了,又好气又好笑,这都从哪里找了一堆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专家啊,纯粹是无稽之谈。于是,杨健岳走上前说道:“你们难道没有看出来,这些庭院好像并没有遭到洪水的直接冲击,因为一般洪水有一个缓慢上涨的过程,庭院应该因为浸泡而坍塌,但你们看看现在的样子,这些房屋应该是突然遭受了一种灭顶之灾的,应该是一夜之间被黄沙掩埋了,就像是沙漠中突然出现的沙尘暴一样。”
“这里是平原,怎么会有出现这种情况呢发生啊。”有人迟疑道。
还有人不满杨健岳打断大家讨论的兴致,立刻问到:
“谁啊,这是?”
“这位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的所长,杨健岳博士,考古方面的权威,古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权威。”工作人员介绍道。
一听杨健岳的名头,现场的很多人都不说话了。
这时,一位看起来像是东南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