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考古惊世界,学者归故国 (第3/3页)
家乡的默默无闻实在是不应该。——因为内黄县,其实有太多值得炫耀的本钱了。
杨健岳教授的家乡内黄县历史文化悠久,属华夏文化发祥地。4500年前,华夏始祖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建都并安葬于此;距今3000多年前,殷商王朝的第十代王太戊、第十三代王河亶甲、第十四代王祖已均先后建都于内黄亳城,约百余年,称相土或故殷城,早于安阳殷墟;是春秋时期伟大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商鞅,南北朝时期冉魏皇帝、民族英雄“武悼天王”冉闵和唐代大诗人沈全期的故里;是公元前207年楚霸王项羽夺军救赵“破釜沉舟”之地;是一代名臣魏征的生长地,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童年时代居住读书的地方;是响誉国内外,桃李满天下,被称为"中国水彩画之父"李剑晨的故乡。境内名胜古迹有颛顼、帝喾二帝陵、商中宗陵、唐大兴寺塔、唐代双石塔、岳飞庙等。
论历史,内黄县不输于任何城市,论特产,内黄县也不属于其他地方,因为是沙区,所以内黄县盛产红枣,花生,红薯等,特别是内黄枣,是历代帝王之贡品,已有近两千年的种植历史了,更曾经代表中国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为中国争得荣誉,内黄枣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具全国之冠,其营养价值更是高于其他红枣的产地,被誉为维生素之王。
想到这里,杨健岳教授突然发现,现在已经是秋季了,正是内黄县大枣的收获季节,说不定现在回国,又可以一饱口福了呢。
看了看办公室内墙上挂着的几幅艺术品,一副是内黄农民画。那是内黄县人民艺术与智慧的结晶,内黄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美术之乡。还有几幅是内黄县的工艺品——麦秆画。
想着家乡的美食,看着家乡的工艺品,一股浓郁的思乡情怀不由得在杨健岳教授的心中滋长出来。
一日离家一日深,尤如孤鸟宿寒林,纵然此地风光好,还有一片思乡心。
看来,有必要把回国写上自己近期的日程了。
刚想到这里,突然,杨健岳在文件夹里看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文件,那是一个word文档,里面竟然粘贴着一个图片,还写着一段文字。
图片是一个玉圭,拍得很不清楚,但还是可以分辨出是一个玉圭,杨教授刚刚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讲印第安文化与中国殷商文化时讲到了拉文塔文化发现的中国圭了,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到了另一个玉圭。
这绝对不是普通的玉圭。杨健岳教授一眼就看到了这玉圭的与众不同。——圭分不同的尺寸和纹饰,而且有不同的功能,比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而眼前的这个圭,一看就是珍圭。
一个汉代的普通村落考古遗址里怎么会出现珍圭?
杨健岳教授刚想到这里,突然又被这篇文档里下面的一句话给震呆了:
最新消息,汉代古村落遗址发现来一条20多米宽的道路。
太不可思议了!现在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宽也不过20多米,2000年前,这么宽的“高速公路”上跑的是什么马?行的是什么车?
这样一条高速公路又怎么会出现在一个普通的农村村落里?
内黄县隶属于安阳市,地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交界。自古至今,都是中原腹地,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秦始皇“秦直道”,也不过平均约20米宽,但那是通往塞外,是军事用路,而这农村村落里修这么宽的路又为了什么呢?
谜团,这绝对是一个契机,那么,很显然,这个汉代古村落遗址,虽然已经发掘了好几年了,但背后所隐藏的秘密,一定会有更值得世人惊叹的发现。
回国,马上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