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章 军议幽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6章 军议幽州 (第3/3页)



    有太子殿下在,我只管冲便是!

    不管什么问题,他都会有解决办法……

    可没人注意到,赵匡胤的喉结滚了滚,眼底闪过浓浓的不甘与懊恼:

    可恶,我刚刚在犹豫什么?

    明知道太子在,还犹豫要不要开口,是不是傻……

    等等!

    或许太子的办法不靠谱呢?

    没错,且先看看他怎么说着……

    脑子想着,但心里的不甘与懊恼却愈发强烈。

    左肩上似乎有个小人在说:“他可是神童,提出的办法能不靠谱吗?”

    右肩上也有一个小人在说:“闭嘴,他的办法一定不靠谱,一定……”

    左肩小人道:“呵呵,走着瞧……”

    郭荣也满是期待道:“快快说来,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突袭幽州?”

    郭宗训往前一步,不紧不慢地说道:

    “孩儿以为,最好的突袭办法就是不突袭!”

    他的声音不大,像远处传来的一声轻叩,可落在现场却像钥匙插进了锁孔、猛地拧开了满箱的惊雷 !

    先是短暂的 “咔嗒” 式寂静,下一秒惊雷炸响,议论声像炸开的雷声四处回荡,有人瞪大了眼睛,有人张大了嘴巴,明明是轻得像叩门的声音,却掀起了比雷声还热闹的波澜。

    “不突袭?”

    “太子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怎么可能嘛!”

    “昨夜太子不还支持陛下突袭幽州吗?”

    “怎么今日竟说什么最好的突袭办法就是不突袭?”

    “不是,这是神童能说出来的吗?”

    “这不自相矛盾吗……”

    韩通登时就挠了挠头:太子爷这是咋了?

    怎么开始说胡话了……

    与绝大多数人的震惊、意外、不解不同,赵匡胤嘴角轻轻勾了勾:

    果然,神童也不是每一次都靠谱的!

    很好,我还有机会!

    不过我现在就不用着急说了,且看看你如何丢人现眼……

    郭荣不解道:“最好的突袭办法就是不突袭?”

    “训儿,你此话何解?”

    见状,大厅内瞬间安静了下来,无数道目光齐刷刷地看向郭宗训。

    只见郭宗训昂着小脑袋,丝毫不在意众人的反应,不疾不徐道:

    “父皇可还记得孩儿昨日说的那四个字?”

    “以战养战?”郭荣皱了皱眉。

    郭宗训点点头,一副小大人模样:

    “没错!”

    “正是以战养战!”

    郭荣愈发不解道:“可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殊不知,郭荣问出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郭宗训却笑道:“当然有关系……”

    ……………………………………

    说明:

    1、抚尘:是古代帝王、重臣在查看舆图、沙盘时,用于指点方位、划分疆域的专用器具。

    通常为长约1.5-2米的细杆,材质尊贵。

    帝王用的多为玉杆、金杆或紫檀木杆,杆身常雕刻龙纹、云纹等皇家纹样,顶端可能镶嵌宝石(如东珠、翡翠),末端包裹锦缎(避免划伤舆图)。

    重臣(如兵部尚书、大将军)用的则为乌木或象牙杆,纹饰相对简约(如回纹),以区分等级。

    2、刘重进(899-968),幽州(今北京)人,本名晏僧。他是五代十国时期至北宋初年的将领,历仕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大宋五朝。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传第二十》的记载也很有意思:

    “刘重进,幽州人。梁末隶军籍。晋初,以习契丹语应募使北边,迁西头供奉官,再使契丹,契丹主以其敏慧,留帐前通事。俄南侵,署忠武军节度。汉初,移镇邓州。乾祐末,罢镇来朝。周祖起兵至封丘,诏重进与左神武统军袁义率兵拒之,重进望尘退走。周广顺初,从征兖州,未几,封薛国公,历武胜军节度,改镇邠州。恭帝即位,封开府。宋初,进封燕国公,后历左领军卫上将军。重进善译语,值契丹入中原,遂至方镇。及在环卫,尝从幸玉津园,太祖召与语,既退,谓左右曰:‘观重进应对不逮常人,前朝以为将帅,何足重耶?’”

    《世宗北伐次第 - 诸史将略》中提到:“是日,趣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先发固安。”

    《下诏亲征命亲军都虞候韩通等将水陆军先发四》也有类似记载:“日趣促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先发据固安。”

    另外:除了李重进、刘重进,还有一个名将田重进。

    重名的困扰从古至今都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