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五章:终章之约,后台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五章:终章之约,后台见 (第3/3页)

薄荷茶,点头笑道:“那个写‘热带防疫’的作者,把‘煮沸法’写进了故事,说‘这是从一位林姓医官那学的’——你看,好东西总能传下去。”

    赵磊翻着投稿记录,突然指着一条说:“这个作者说‘想造一艘蒸汽船,叫无界号’,跟咱们的船重名了!”

    陈默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评论区,读者们在讨论“玉米最好种在哪种土壤”“蒸汽火车的安全阀原理”“古代怎么用草药治感冒”,字里行间都是热气腾腾的认真。他突然想起四十年前那个寒夜,四人挤在暖阁里,说“能活一天是一天”,那时的他们,哪会想到有一天,会有这么多人跟着他们的脚步,把“花好月圆”写成无数个版本的故事。

    窗外的现代都市灯火璀璨,霓虹在玻璃幕墙上流动,像把无数个“圆”叠在了一起。办公室里的四人碰了碰手里的杯子——赵磊的可乐冒着泡,林薇的薄荷茶飘着香,苏晴的果汁泛着甜,陈默的玉米酒带着暖,杯沿相碰的脆响里,混着四十年的风雨,却依旧清清爽爽,像刚开坛的新酒。

    “敬我们。”陈默举杯。

    “敬‘穿越乎’。”赵磊笑着撞了下杯子。

    “敬所有没说出口的约定。”苏晴的眼里闪着光。

    “敬……花好月圆,后台见。”林薇的声音温柔却坚定。

    (三)未完的歌

    那天之后,“穿越乎”成了很多人手机里的常驻APP。有人在上面写穿越故事,把玉米种到了各个朝代;有人分享“生存指南”,教大家怎么用古代药材治现代病;有人画蒸汽火车的设计图,说“要造一艘能跑遍时空的船”。

    平台的后台永远有人值班。赵磊的代码越写越溜,把“自动分类”升级成了“智能推荐”,读者总能刷到合心意的故事;苏晴的插图攒了厚厚一摞,从玉米糕到蒸汽船,每幅都带着金线般的暖意;林薇的健康板块成了“保命指南”,有人说“靠着这上面的方子,在故事里活过了三次瘟疫”;陈默偶尔会写篇“掌柜的话”,讲讲他们当年种玉米、造水车的故事,结尾总不忘说“欢迎来稿,咱们一起把圆画大”。

    办公室的灯,常年亮着。偶尔有新作者投稿,会收到一封自动回复:“你的故事,我们收到了。这里有玉米的香,有蒸汽的响,还有等你的我们——来自‘穿越乎’团队”。

    没人知道这团队在哪,只知道他们懂玉米的生长周期,懂蒸汽的工作原理,懂草药的性味归经,更懂每个穿越者心里的那点盼——盼着日子变好,盼着相遇温暖,盼着哪怕跨越时空,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花好月圆”。

    某个深夜,赵磊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伸了个懒腰。苏晴在给新故事绣插图,林薇在整理最新的草药图谱,陈默趴在桌上,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投稿记录,突然笑了。

    “你看,”他轻声说,“咱们的故事,从来就没结束过。”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那半块生锈的打火机上,火苗仿佛又“噌”地窜起,映着四张年轻的脸。远处传来汽笛声,像蒸汽火车在鸣笛;楼下的便利店亮着灯,像个永远不打烊的玉米囤;手机里的“穿越乎”还在刷新,新的故事正在生长。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结局——不是定格在某一刻的圆满,是让圆满变成一条河,永远流淌;让约定变成一首歌,永远传唱。只要还有人在写穿越的故事,还有人在盼花好月圆,他们就永远在,在玉米的香里,在蒸汽的响里,在每个等待相遇的时光里,笑着说:

    “我来了,一起把圆画大吧。”

    (全文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