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无界之境,越步尽头的新起点 (第2/3页)
(二)星图下的“共赴约”
广州港的夜空,星斗满天。“新越号”的继任者“无界号”正在码头整装待发,船身比“新越号”更大,装着沈望团队研发的“无线电报机”(用电磁波传递信号),能在远洋与陆地保持联系。
王洋的儿子王途(新任船长)正和各国船长召开“远洋联席会”。他们围着巨大的星图,用“环球标准时”(赵磊团队制定的统一计时法)规划航线,讨论如何共同应对海盗、风暴、疫病。
“非洲东海岸最近有海盗出没,”欧洲船长霍夫曼(当年霍夫曼的孙子)指着星图说,“我们三艘船可以组成护航队,用无线电保持联系,互相支援——就像你们说的‘抱团取暖’。”
王途点头,调出“无线电报机”的使用手册:“遇到紧急情况,按这个按钮,所有配备电报机的船都能收到信号。另外,我们带了新研发的‘海水过滤器’,能把海水变成淡水,沿途可以给缺水的部落送去。”
码头上,各国商人正在“全球交易所”里交易。这里用的是“环球通用货币”(以玉米产量、白银储备为基准发行的纸币),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地的物价、产量、天气——这是赵磊团队建的“全球信息网”,用无线电报机传递信息,让远隔重洋的人能共享数据。
“以前去西域做生意,得带几车银子,现在一张纸币就行,”老商户王二柱的儿子笑着说,“屏幕上看得到波斯的地毯价,非洲的象牙价,连美洲的土豆收成多少都知道——这生意做得明明白白,心里踏实。”
当“无界号”鸣笛起航时,码头上响起了各国语言的欢呼声。船帆上不再只挂“胤”字旗,还挂着象征“无界”的新旗帜——由玉米、齿轮、船帆、橄榄枝组成的圆形图案,在月光下格外醒目。
(三)暖阁里的“初心照”
陈默、赵磊、苏晴、林薇四人,如今已是满头银发,正坐在暖阁里,看着沈望送来的“全球格物学堂分布图”。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从京城到非洲,从美洲到欧洲,像撒在地球上的种子,每颗种子都在生根发芽。
“你看这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