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无界之境,越步尽头的新起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四十二章:无界之境,越步尽头的新起点 (第1/3页)

    (一)学堂里的“越界课”

    格物总堂的课堂上,沈知的儿子沈望正站在讲台上,对着各国学子讲解“电磁原理”。黑板上画着铜线、磁铁、电池的示意图,台下坐着波斯的工匠之子、非洲的部落少年、欧洲的商人学徒,手里都捧着林薇设计的“双语课本”(汉文与当地文字对照)。

    “电生磁,磁生电,就像水车能转出水,蒸汽能推动车,”沈望拿起自制的“简易电动机”(用磁铁、线圈、电池组成),铜线圈突然转动起来,引来一片惊叹,“这不是魔法,是格物的理——不分东方西方,在哪里都管用。”

    波斯学子举起手,用流利的汉话问:“沈先生,这电动机能用来织布吗?我父亲的作坊还在用人力织布机,太累了。”

    沈望笑着点头:“不仅能织布,还能抽水、磨面、带动火车——下周我们去参观新建成的‘电力作坊’,那里的织布机全靠电力带动,比蒸汽动力更安静、更省力。”

    课堂外的空地上,秦虎的孙子秦锐正带着各国少年演练“联合队列”。他们穿着统一的训练服,步伐整齐地喊着口号,口号是用“万国通商语”喊的:“互助、共进、无界!”这是新的“国防课”——不是教怎么打仗,是教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如何协作,如何用格物知识解决共同的难题。

    “以前觉得你们的连发弩很厉害,”非洲少年阿吉(卡鲁的孙子)对秦锐说,“现在才知道,你们教我们造水车、种玉米,比弩箭更厉害——这才是‘防’,让大家都过得好,就没人想打仗了。”

    下课铃响时,学子们涌到“发明角”,围着各国少年带来的“跨界发明”:波斯少年用格物知识改良的“织布机”,非洲少年设计的“太阳能烤炉”(用镜片聚光),欧洲学徒做的“齿轮计算器”……这些发明没有国界,只有对“让日子更好”的共同渴望。

    沈望看着这热闹的场景,突然懂了祖父(沈知)说的“越界”——不是跨过地理的边界,是打破心里的墙。就像这课堂上的知识,既能种出非洲的玉米,也能织出波斯的地毯,还能让欧洲的船跑得更快,这才是“格物无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