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章:粮票风波,纸上的民心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十五章:粮票风波,纸上的民心秤 (第1/3页)

    (一)粮仓里的“新玩意儿”

    河南的麦香刚漫过田埂,赵磊就带着户部的人扎进了开封府的粮仓。梁上的蛛网还没来得及扫,他已经蹲在粮堆前,手里捏着张米黄色的纸片,指尖在“五斗”两个字上反复摩挲。

    “这‘粮票’真能顶银子用?”开封知府王敬之捻着胡子,看着库房里新印的一沓沓纸片,眉头皱得像团拧干的抹布,“百姓认银子认粮食,认这纸片子?万一有人仿造,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赵磊没抬头,正让账房先生把粮票按“户头”分类:“王大人见过钱庄的银票吧?道理一样——票子就是‘粮食欠条’,官府背书,到哪都能兑。至于仿造,”他敲了敲票面上的水印,是林薇设计的玉米图案,“这水印用了西域的染布技法,仿得了字迹仿不了纹路,就像您的官印,不是随便刻个章就能冒充的。”

    旁边的粮官张胡子蹲下来,从粮堆里捧出把新麦,麦粒饱满得能映出人影:“赵大人,不是小的多嘴,去年玉米丰收,仓里的粮堆得快顶到梁了,犯得着费这劲搞‘粮票’?百姓拿着粮食去集市换布换油,几千年都这么过来的。”

    赵磊把粮票塞进他手里:“张老哥,您家小子在县城读书吧?他要是想买支新毛笔,总不能扛着半袋麦子去?这票子揣在兜里就走,比粮食轻便,还能按‘票面额’找零——这叫‘货币等价物’,让粮食流通起来更方便。”

    正说着,粮库外传来吵嚷声。个穿粗布短褂的汉子扛着半袋小米,梗着脖子跟守卫较劲:“俺是来缴公粮的!凭啥让俺换这纸片子?俺要实打实的粮食入库,不然俺爹得骂俺把口粮给官府骗走了!”

    赵磊走出去,见汉子脚边的小米袋上绣着个“王”字,认出是王二柱的远房堂弟王栓柱。他去年种玉米赚了钱,在镇上开了个小杂货铺。

    “栓柱,”赵磊笑着拍他的肩,“你缴了粮,拿着这票子去供销社,能换两尺松江府的细布,比你扛着小米去换,多换三寸——这叫‘凭证补贴’,官府给的好处。”

    王栓柱眨巴着眼,捏着粮票对着太阳照:“真能多换?这纸片子……比银子还金贵?”

    “比银子实在,”赵磊指了指远处的集市,“你铺子里的针头线脑,以后也能收粮票,官府按月给你兑成银子,不用再担心收到假银子——这叫‘双向流通’,对你对百姓都方便。”

    王栓柱还是半信半疑,把小米袋递给张胡子,攥着粮票往集市走,背影透着点“赌一把”的僵硬。赵磊看着他的背影,对王敬之说:“头三天,咱们在集市设个‘兑换点’,有人想换粮食随时换,让百姓知道这票子不是废纸——这叫‘建立信任机制’。”

    (二)集市上的“信任拉锯”

    开封府的集市比往常热闹三倍。东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