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4 章 问题的由来 (第2/3页)
只当是位在外事业有成的乡亲回来了。
所以大家也没什么顾忌,把村里路难走、水难喝、房子破旧、收入低等等困难,都一股脑地跟老领导倾诉了,希望他能帮帮家乡。”
“这位老领导看到家乡发展滞后,乡亲们生活清苦,又想到自家祖坟在此,自己百年后也要落叶归根,确实动了心,想为家乡做点实事。
但他身份特殊,直接干预地方事务不合适,于是就把这个嘱托给了其子。”柳钢的声音压得更低,神情严肃。
“这位同志,身份更为特殊,影响也很大。不过,他从小在京城长大,对大王庄并无乡情,完全是出于对父亲的尊重,才勉强过问此事。”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埋下了!”柳钢的音调提高,带着无奈和感慨,“领导同志表了态,卫同志自然高度重视,当成头等任务来抓。
大王庄瞬间成了县里的重点扶持对象!要政策,特批!要项目,优先!要资金,倾斜!高标准修路,优先通自来水,各项补贴顶格发放……那段时间,大王庄的发展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可人心啊……”冯国伟适时插话,一脸痛心疾首地摇头,“大王庄部分人尝到了甜头,又仗着村里还有几位能在老领导面前说上话的老寿星,心态就变了。
要求开始层层加码,越来越不切实际!今天嫌征地补偿标准低了,要翻倍;
明天嫌安置房位置朝向不好,影响居住;后天又说施工震动影响了生活,要求额外补偿……贪得无厌,把政府的扶持当成了理所当然的索取!”
柳钢愤慨地接上,语气沉重:“政府不是无限提款机!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这样无休止的索取!大王庄部分人一看新要求没被满足,就使出了‘杀手锏’——组织越级反映诉求!”
“第一站就是到我们红河镇政府表达诉求!”柳钢回忆起来,脸上仍有后怕,“他们组织一群人,专门扶着那几位年逾古稀、走路都需要搀扶的老寿星!
往政府大院门口一站!风吹日晒,谁都不忍上前强硬处置。稍微有点沟通,老人就情绪激动,说政府不体谅百姓!
我们干部磨破嘴皮子做工作,讲政策,摆道理,人家根本听不进去!”
“后来变本加厉,直接绕过镇政府,到县委县政府门口表达诉求!”柳钢看向两位县领导,表情凝重,“卫同志在任时,可能还是顾忌那位京城同志的影响力,也为了息事宁人,又咬着牙从县财政里挤出一些资源,满足了一部分要求。
但大王庄部分人的胃口已经被吊得无限大!县里也实在负担不起了!”
“一看县里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了?好家伙!”柳钢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和愤怒,“他们真敢干!直接包了大巴车,组织几十号人,扶着那几位老寿星,跑到省城,到相关部门表达诉求去了!
那次事件影响极其恶劣!我们接到消息时,急得不行!最后还是市里出面,费了很大力气才把人劝返带回来,但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无法挽回了!”
柏丁仪听得秀眉紧蹙,下意识扶了扶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锐利凝重。
她虽然知道大王庄是诉求表达“重点户”,但没想到其手段如此刁钻,精准地利用高龄老人作为“关注点”,将基层政府的难处拿捏得死死的。
这近乎“过度诉求”和“群体施压”!她看向李毅飞,眼神里写着:形势严峻,棘手!
李毅飞的脸色阴沉,太阳穴突突直跳。这哪里是简单的“历史遗留问题”?
分明是一群深谙“扩大影响”之道、仗着若有若无的“背景”撑腰、难以沟通的“硬骨头”!可以想见,当初那位动了乡情的老领导和那位勉强过问的同志,如今怕也是懊悔不已。
那点乡情,早被无休止的贪婪消磨殆尽了。难!非常难!
李毅飞和柏丁仪的目光短暂交汇,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沉重压力。
大王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