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晋弼国公,锡之金册,授以铁券!【求月票】 (第2/3页)
朝为官。”
“两位应该知道,自大明立国之初,太祖就确立了极为严格的文武分途制度。”
“这可不像‘文官不得封侯’那般约定俗成,而是白纸黑字写进了《太祖宝训》中的成宪。”
“因此‘文官不得封侯’之事还可以找到反例,但‘武勋不得入朝为官’之事却难寻踪迹。”
“诚然,前些年王守仁得封新建伯之后,仍然可以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后来还身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这是一个极为少见的特例,那也是因为王守仁也是进士出身,同时具备文官与武勋的双重身份。”
“并且彼时国家正处于动乱时期,无论后来的左都御史,还是总督两广兼巡抚,其实皆是朝廷命其平息两广叛乱而临时委任的临时官职,正如翊国公这两次出任大同巡抚一样,复命之后官职便会撤销,并非吏部的正式任命。”
“除此之外,你们再看看他的子嗣,因出身武勋家族,他们从出生之日起,便已经失去了科举入仕、登上朝堂的机会。”
“他们虽可以凭借父辈的功勋恩荫入仕,但却也只能得到在朝中没什么话语权的武职或锦衣卫官职,在文官集团面前永无翻身之日。”
“我想,这应该才是我小姨夫的担忧所在。”
“在我个人看来,我小姨夫的担忧不无道理,如果只是封伯爵或侯爵的话,倒还不如不封,反倒是给他与子孙后代加上了一层桎梏,虽下限有了保障,但上限却也已封顶。”
“不过若是有朝一日我小姨夫能够封作国公的话,倒还可以勉强接受。”
“毕竟国公继嗣便可执掌京城团营,各类祭祀、典礼与巡游等国家大事皆可随驾,又时常可以面见皇上,虽然依旧很难在朝堂上与文官集团分庭抗礼,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我说的对不对呀,小姨夫?”
“……”
沈坤与高拱闻言陷入了沉默。
其实也就是现在高拱他亲大哥高捷没有面临此事,因此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不过两人又都是军籍出身,自然也理解武勋的尴尬处境。
像他们这样的军籍出身,还是可以正常参加科举入仕的,并且如果做到了二品部堂以上的官员,并得到皇上特许,就有机会摆脱军籍,子孙后代也不再是军籍。
但伯爵以上的武勋不同,与大明的藩王一样,他们虽享受着岁禄、世袭、赐田、免役和司法上的特权,但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除了因罪夺爵之外,脱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尤其是土木堡之变之后,就算是国公也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时刻受到文官集团通过言官制度监视与控制。
他们任何试图逾越界限的行为,都一定会遭到他们猛烈的弹劾和舆论攻击,哪怕是现在受皇上宠信的成国公和翊国公也不例外。
前些日子弹劾京城权贵侵占百姓利益的事情,本质上就是一场针对几位国公的政治阴谋。
或者说针对的就是翊国公郭勋。
因为最近几年郭勋实在是太跳了,尤其是最近这一年来,郭勋已经临时出任了两次大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