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什么叫逆向研发啊?!(这两章技术细节较多) (第2/3页)
来源。
不光价格压不下来,还很难抽出多少资源,配合星辰汽车去搞什么“增程定制化”。
再加上合资协议这边,对于发动机技术也是有技术独占和供货独占的条款。
如果真要采购,还得和宝马总公司去谈,多交一笔授权费。
最终预估下来的成本,很难让人理智!!
……
在看回国内自主厂商的态度,就好很多了。
东安动力近几年的核心业务就是以小排量发动机为主,但由于排放法规升级,近两年处于“国五转国六”的周期,加上碳积分新规落地,传统发动机厂商业务愈发不好混了。
本来就处于寻求业务转型的周期,发动机技术虽然处于一般水平,但人家也愿意降价和配合研发啊!
要知道增程器这东西,可不是光把发动机拿来用就完了。
拿东安的发动机来说,热效率才到37%,比宝马的1.5t发动机热效率要低两个点。
而星辰汽车的目标,是把采购发动机的热效率,至少提高到39%以上。
因为增程器“只在高效转速区间发电”的特性,所以可以采用更高的压缩比,优化内部结构,转速策略、以及缸体结构,平衡轴这些。
包括采用全铝机身降重、重新设计热管理……
相当于是把发动机按照他们自己的要求,进行重做了。
而热效率每提升1%,发电油耗就能降低约0.2L/100km。
算是增程车极为重要的一个标准。
这些深层的东西,才是增程器真正的难点。
不花要花大量时间研发和死磕,同样也要让供应商深度配合,少了哪一项都不行。
“那就选东安吧。”
许易没犹豫,结果都摆脸上了。
一个是热脸贴冷屁股,一个是人家上来主动降价倒贴。
采购成本还是最低。
这还用思考吗??
这玩意人家德系豪华车企,都研发上百年了,发动机热效率每往上提升1%都很困难。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前世混动车型的量产发动机,最高热效率甚至做到了47%。
而增程类车型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1%就已经相当厉害了。
这主要是因为双方的技术路线不同。
混动发动机的特点是“高压缩比+全负荷优化”。
增程车发动机呢,是在窄工作区间内做极致,也就是“中低转速的极致燃烧效率”。
这也导致增程车的发动机燃烧热效率,是天然低于插混车型的。
再加上他们还要考虑“震动和NVH”的噪音问题,做到极致的低噪音和优雅,还得额外牺牲一部分热效率。
所以增程车能做到40%上下的热效率,就已经是业内一流水平。
所以增程发动机能搞到41%的热效率,那说一句行业标杆也不为过。
…
可以预见,想在短时间内把发动机热效率搞上去,还是非常有难度的。
会遇上很多瓶颈。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
他们星辰汽车搞研发,什么时候怕过瓶颈?
“嗯,稍后我们会向东安动力的负责人发去意向邮件……”
王景明接着说:“关于整套增程系统的方案,目前我们也在紧密研发了,总体来说进度还是很迅速……”
“近段时间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