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5章 工程样车下线!!(7200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5章 工程样车下线!!(7200字) (第2/3页)

勒和日苯小松,柔性焊装线采购的发那科与ABB,总装线和检测设备,国内比较成熟了,采购的是中汽工程与国内供应商。

    一期厂区规划的是20万台产能,后续二期可扩展至50万台满产能。

    工厂内部,各个工间的工人正在忙碌,供应链来的工程师在负责协助调试设备。

    随后。

    许易又和常驻工厂的设备供应商代表聊了聊。

    都是外国人,然而中文表达也是相当流利。

    具体的细节,许易也不能说完全懂,就是随便确认了一下设备精度与交付、机器人调试进度方面。

    如今这些工厂设备,对比他们星辰mini的总装工厂。

    无论是精度还是制造工艺,效率,都是遥遥领先级别!

    拿冲压这一环节来说,顶级的舒勒伺服压力机动态精度能保持在±0.01mm,连续10000次,精度波动也不会超过0.005mm。

    涂装方面,进口顶级设备的涂装,几乎无误差,电泳膜和漆膜的精度能稳定在±1.4μm,喷漆色差在1以内。

    ……

    顶级设备所带来的产品一致性高,返工率低,生产效率直线提高,这些都不用说了。

    同时也意味着。

    在他们星辰F1工厂所生产的汽车,工艺精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体现在消费端,就是“车身缝隙更小了”、“后期因公差出问题的概率更低”、“感觉更耐造了”等潜移默化的体验……

    可以这么说。

    高端车不一定精度都高,但精度高的一定都是高端车。

    在生产端要做到工艺上的完美,成本是相当大。

    ……

    视察完工厂这边,完成了一些对接工作。

    接着。

    又过去一周时间。

    整车研发中心那边,终于发来一条令许易期待已久的喜讯!

    星辰S7——

    第一批工程样车正式迎来下线!!

    整车研发中心的露天测试场。

    一台崭新的工程样车,缓缓驶出试制车间,

    在场的众多研发工程师,盯着这台新鲜出炉的测试车,眼神隐隐有了一种激动。

    从研发立项,到技术确认,再到今天的样车下线。

    期间经历的日日夜夜和辛苦,仿佛还在昨天。

    正常来讲,新势力从立项再到造一台车,起码也需要1.5年—3年的时间,尽管国内产业链完善,也很少有人突破这个周期(低价拼好车除外)。

    新能源车,毕竟是一个全新的赛道。

    而在星辰研发部,这台车的立项到样车下线,仅耗费了不到十个月。

    除了超出常规的研发效率之外。

    也是因为有前期的积累。

    核心的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在新车立项之前,就已经有所验证。

    并且他们对第一台车的配置,要求也不高。

    没有一上来就搞个“超跑动力平台”、“奢华定位”之类的……

    技术验证和配置组成并不复杂。

    作为一款定位在家用级别的新能源轿车,解决了最关键的动力和底盘,车机之后,其他的方面都是一路平推。

    于是。

    也就有了今天的顺利落地。

    许易从公司楼临时出发抵达整车研发中心,快步到测试场时,整个人神态变得轻松起来。

    孙鹏飞和王景明几名工程师都迎上来了,脸上带着笑。

    许易一眼望过去,一台接近完工的测试样车静静停在那。

    脸色浮现惊叹。

    这是属于他们星辰的第一台车。

    也是市面上罕见的,有这么独特新能源设计风格的一台车。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目前的新能源市场,除了国外的特斯拉,以及国内几家新势力之外,其实大多还是沿用燃油车的外观,或者是以此为基础慢慢的演变过来。

    毕竟,从头开始设计外观,也要很长的周期和成本。

    另外应对续航的痛点,大家的“军备竞赛”才刚刚开始,对极致风阻外观的打磨与设计之间的平衡,都在摸索阶段。

    可以看到——

    “星辰S7”整体的外观设计。

    从侧面看,修长、流线、柔和。

    车漆是最简单的曜石黑。

    虽不如成本昂贵的金属漆那么有质感,配合出色的外观设计,却给人一种深邃、静谧的感觉。

    外观风阻上,研发端算是砸了些钱。

    内部先是采用了CFD等仿真软件,进行了虚拟风洞测试,将参数优化得差不多。

    然后又租用了中汽中心的风洞实验室,跑了近百小时的专业风阻测试。

    分别测试了车内风噪,和不同时速段的气动阻力。

    把原来的风阻系数,从 0.29Cd优化至0.24Cd。

    这笔风阻测试,光研发就花了二百万。

    要是再测下去,烧个四五百万的测试成本,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如果要追求极致,达到超跑的风阻系数优化,那成本都得上天。

    不过在许易看来,这笔风洞测试费用却花得相当值。

    一方面。

    积累了针对风阻优化的研发经验。

    另一方面。

    目前新能源车最大的痛点就是续航。

    降低的这部分风阻系数,给星辰S7带来了足足35公里的续航提升。

    后续如果卖出十几万台车,每台车节省一点电池成本,综合下来节省的成本已经是海量了。

    绝对是性价比极高的一笔投入。

    …

    “许总,按照之前的预案,星辰s7的配置和续航分为两档。

    标准版的NEDC续航为400公里,共计装车53度电。

    长续航版的NEDC续航为520公里,装车66度电。

    车重达到2.2吨。

    续航实际跑会有一些缩减,但也比市面上的同级新能源车高出100公里以上了。

    动力层面搭载咱们自研的V4电机,后轮驱动,最大马力241匹。

    零到百公里加速能达到7.3秒!!

    ……”

    孙鹏飞说道。

    坦白讲,内部自研的V4电机真不弱了。

    市面上同期3.0T直列6缸涡轮增压发动机,也才306马力。

    但架不住星辰S7这个大家伙,实在太重。

    7.3秒的成绩。

    还是三电研发项目组这边,将电机的低扭曲线经过调校尽量放大,兼顾能耗和最优性能的结果。

    否则的话。

    出厂就大概8秒加速这样。

    “7秒加速,倒也不慢了……减去起步时间没有?”许易眼神盯着星辰S7的车身曲线观察。

    “呃——这倒是没有!”孙鹏飞一愣。

    减去起步时间?这是什么说法!

    “那没事了,虽然测试是7.3秒,但咱们减去起步时间,零百加速不就到6.9秒了!!”许易微微一笑。

    这个加速度,在宣传上就有噱头多了嘛!

    大不了,到时候搞一行小字标注一下。

    特斯拉和某些优秀厂商,可都是这么做的!

    而且。

    也不能算商业欺诈吧。

    他们内部测试的零百加速,是半载的状况。

    也就是车子里坐了两个人的重量,测出是7.3秒。

    如果是只乘坐一个人的情况下,测出个7.1秒零百加速成绩,也是不成问题的。

    到时候,消费者测试有误差,也很正常嘛。

    很多车企在这方面,可是“偷鸡”得很!

    吃准了消费者没有精准测试的条件。

    有些车子的发布会标注的零百加速成绩,与车主实际测出来的空载零百加速,甚至能慢出0.5秒、0.8秒那么夸张!

    相比之下。

    他们星辰汽车已经很良心辣!!

    …

    简单聊完车子的动力和外观风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