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布局功率半导体,数值与机制并存的美! (第2/3页)
高频电源这些产业。
而新能源车市场,也只有像models这类的少数几款高端车,才搭载了120kw以上的超级快充。
所以对于自研sic这种技术,技术预期前景是有的,但估值始终上不去,远远没有动力电池那么受人追崇。
况且。
攻克SiC的设计加工和封装,还需要有量产的SiC晶圆作为衬底,这部分还依赖于米国Cree公司进口,价格贵不说,进口的产能也不稳定。
但凡要量产把成本打下来的东西,依赖进口属于是一眼都看得到头了。
“那sic晶圆方面呢?”许易又问。
梁守拙继续道:
“SiC晶圆量产,目前还被国外Cree、Infineon两家公司垄断。
但根据调查,在国内山栋这边,已经有一家叫山栋天岳的半导体企业,具备一定的4英寸sic晶圆的量产能力了!
据说这项技术,是由原中科院院士蒋民桦教授留下的,在实验室里成功培育出碳化硅单晶的技术。
之后,天岳先进公司花费重金,向山栋大学购得这项技术。
从11年起,就全力投入到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研发。
后续的几年,实现了2英寸碳化硅衬底、到4英寸产品的量产。”
…
说到这里。
他又顿了一下,哭笑不得道:
“但是据说产能迟迟提不上来的原因,还是因为需求跟不上,因为SiC晶圆的订单量,实在是太少了,目前还处于到处求订单的状态。”
许易听完,立刻恍然大悟。
芯片和半导体材料被“卡脖子”,起码在这几年是完全没被重视的。
哪怕天岳先进这家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的碳化硅衬底独角兽企业,也愣是混到没多少订单的地步。
归根结底,还是需求没爆发,国外也没断供。
既然都能买到,何必大力投入研发?
就算投入了,也不一定追得上国外公司的技术进度,到时候对方再一降价,真是半点前景都没有。
国内目前在搞这个的,除了有国资背景那几个,也就比亚迪半导体了。
并且人家还只供自家新能源车自用。
这种情况。
对于他们星辰汽车,也要走全域自研路线来说。
这不巧了么?
一个缺研发资金,缺稳定晶圆供应,另一个能生产晶圆却缺大量订单。
……
次日。
许易带着高管飞往京都,直奔泰科天润公司总部。
很快。
便在中午与这家公司的核心高层见面了。
泰科天润公司的创始人名叫王垒。
首席技术官(CTO)名叫陈默,之前是英飞凌总部的SiC器件设计专家。
包括核心技术团队的人员,也是在国外从事过功率半导体封装研发核心岗,算是一家纯粹技术导向的公司。
“电话里已经提前沟通过了,今天主要是和各位碰个面,确认一下投资细节的问题……”
许易面带微笑,十分轻松的说道。
以泰科天润目前的体量,对他来说完全是手拿把掐的存在。
从一开始,他的意向就表明得很明显,那就是由星辰科技公司的名义,收购至少60%的股份以及公司控制权。
当然。
条件也开得非常大方,整整三千万的资金,解决他们当前的财务压力。
后续再追加一千万,投入到产线建设加上研发设计支持。
按照泰科天润目前处于的困境来说,有了这笔支持,能以最快的速度走向正轨。
除此之外。
还有许易所画的“大饼”。
全国超级充电桩布局,以及接下来上市的新能源车,将会全部采用泰科天润的sic碳化硅模块。
听到这话。
王垒和在场的几名核心人员,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
相视后,不禁露出了一丝苦笑。
没办法。
完全拒绝不了啊!
作为创始人,而且还是以技术导向的公司,自然是不愿意将控制权拱手相让,大家出来拿技术创业,就是为了博一个光明未来。
但星辰汽车这边开的条件很大,其次国内也不止他们一家企业在这方面布局,真要熬还不知道等几年才能出头,更何况现在研发设计的问题还没完全搞定。
所以。
许易这边的态度也比较直接。
不答应?不答应我可要拔出来了哦!
…
“许总,贵方的条件……太真诚!我们很难不答应!”
王垒哭笑不得的说道。
一咬牙,终于点点头。
一旦迈出了这一步,心里突然就觉得海阔天空了。
是了,这家星辰汽车的未来前景,看起来相当宏大。
关键是在电池技术和三电领域的积累和造诣,简直就不像一家普通的初创新能源车企,比某些杂牌新势力要强太多了。
否则,他们是不可能这么快心服口服的。
要知道像他们这种技术团队,最佩服的,也只有搞技术比自己搞得还好的了。
就算是画饼,也要有一定依据!!
而星辰科技这边,所展示的什么“动态升压技术”、以及“双枪快充技术”,都让他们内部核心团队感到无比震惊!!
不儿——
充电还能这么玩?
这也踏马太抽象了!!
…
许易的原话是这样的:
【有了动态升压技术,一把枪充电,我们星辰汽车又稳又快!】
王垒不禁要问了:“那两把枪呢?又算什么呢?”
【两把枪充电,我们星辰汽车又快又稳!!】
许易很直白的表示道。
淡淡的言语之中,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