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3章 星辰的第二款车(大章二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03章 星辰的第二款车(大章二合一) (第2/3页)

人,又想把V4电机弄出来安在轿跑上。

    内部V4电机的立项是在V2电机研发之后,这次功率直接干到了180kw,最大扭矩来到350N·m,马力241匹,得益于出色的自研架构,和曲线控制。

    就算磷酸铁锂电池包重一点,到时候前后安上双电机,来到恐怖的480匹马力,就算是两吨重的轿车也能推到四秒多的百公里加速,四驱肯定起飞!!

    …

    “行行,先不要吵了。”

    许易忙一抬手,制止了在场的争论。

    他看出来了,大家的梦想都很远大,对造车这件事这件事,抱有十足的热情!

    而且,给出的路线也都很优秀。

    虽然说哪条都走得通,但明显忽略了某个重要的因素。

    “可以,都很有精神。”

    “我觉得大家说得都很棒,但你们好像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许易如同看傻子一般的眼神。

    “电机有了、电池有了、底盘方案和零部件也可以找供应商……”

    “是,造什么车都可以。”

    “但咱们是新能源赛道,我问你电呢?”

    “踏马电从哪来?现在国内充电桩才分布多少?支持大功率直流快充的,又有多少?光卖一二三线城市是吧。”

    “没电你开个嘚!”

    “造个dei!!”

    ……

    当他说完。

    研发部王景明眼神亮了,作为曾经燃油大厂的研发工程师,心里还是念旧的。

    “许总你懂我,依我看——咱们应该走混动和增程啊!!”

    “把发动机捡起来!!”

    ……

    看吧。

    这边增程神教也来了。

    许易心里叹口气,却接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管是纯电也好,还是增程也好,你们认为目前制约新能源车数量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

    然后。

    俞年想了想开口:“应该是续航和充电桩,咱们如果要卖高价位,续航必须要做长,起码要做到350公里以上。

    目前新能源行业头部的比亚迪,全年销量是42万台,就是因为混动系统可油可电,适配不同市场,而一二线城市则因为政策和充电桩密度,主打纯电市场占领。”

    …

    新能源赛道这块,除了国外特斯拉之外。

    目前国内比亚迪,几乎是所有初创新能源车企的参照对象。

    靠着新能源车,混动和纯电ev两条腿走路,硬生生干到了新能源头部,绝对的励志。

    而众人刚刚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要么学特斯拉,弄一个国内还没有人弄过的新能源轿跑。

    要么就是学比亚迪,搞搞混动SUV了。

    “说得没错,所以我们如果要造大尺寸的新能源车,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车子续航和充电桩密度不足的问题。

    所以我打算造一款定位在舒适家用的新能源轿车。

    扣除国补后,价格要锚定在15万左右。

    搭载咱们能量密度高且绝对安全的极星电池,目前是成为国内最大限度铺开的走量神车。”

    许易指了指会议屏。

    “续航”、“补能”这两个问题,是目前所有新能源车企的痛点。

    谁能解决这两个问题,谁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扩展市场。

    而他们的星辰mini之所以能卖的好,其实反而是购买这个价位的消费者,并不怎么在乎这一点。

    因为微型车主打的就是短途通行,只会在市内短途跑跑,再加上限牌城市的特殊政策。

    而那种能开着纯电小mini,靠着一二百公里续航,自驾游XJ和偏远地区的案例,都是在几年后高速服务区和偏远地区,充电桩铺开后才出现的。

    “许总,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是纯电+家用型轿车?

    目前家用混动suv,或者混动型轿车的市场空间,同样不小吧?”

    王景明有些疑惑,面露不解。

    坦白讲目前的新能源市场选择面还是很多的,因为还处于“前期开荒”阶段。

    除了比亚迪之外,包括北汽新能源和其他几家,也有相对畅销的车型。

    他们随便参照对标哪一款,若是运营得当,月销量有很大可能达到一万台这个数据。

    如果是这样——那就是相当大的成功啊!

    将15-20万区间的新能源车,能走上量,绝非目前卖4-5万块的微型mini能比的。

    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对他们品牌的提升,都是另一个层级。

    反倒是纯电家用轿车这块。

    目前销量表现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