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孙记解玉 (第3/3页)
逼仄。
他毫不在意地拉过一个同样油腻的矮凳,在老孙对面坐下,动作自然得仿佛这里是他的房间。
“就像那把刀,鬼工的手艺,用来磨水沫子,不觉得委屈?”
马尼的目光,精准地落在那把造型奇特的短刀刀柄末端。
那里,用极细的阴刻手法,刻着两个几乎融入刀身的古篆小字——“鬼工”。
老孙握着刀的手,指关节微微凸起了一下,随即又放松下来。
他抬起浑浊的眼睛,第一次真正仔细地看向马尼。
那眼神,像在打量一件刚出土布满泥垢的古玉。
“刀就是刀,能刮开石头皮,就是好刀。磨金子还是磨石头,是人的事,刀不在乎。”
老孙的声音依旧沙哑平淡。
“说得好。”
马尼笑了,笑容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苍白,“刀不在乎,但用刀的人呢?”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十六船石头,一夜之间,沉进这江底淤泥的,可不止是翡翠。还有几十条人命,沉得无声无息。老孙,你在这码头风吹日晒几十年,耳朵里,就没刮进点不一样的风声?”
棚屋里陷入了短暂的死寂。
只有远处码头隐约的汽笛声和装卸的嘈杂传来,更衬得此地的安静有些压抑。
老孙沉默地拿起那块剥开一小片的水沫子,粗糙的手指在那片温润的月光上摩挲着。
良久,他才沙哑地开口,声音像是从破旧的风箱里挤出来:
“风大浪急,鱼虾都沉底了,谁还听得见水底下的动静?知道的,都变成鱼食了。”
马尼的眼神锐利如针,“总有漏网之鱼,或者是故意放走的饵?”
老孙浑浊的眼睛盯着马尼,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你为谁做事?那些丢了石头,急红了眼的老爷们?”
马尼轻轻摇头,嘴角勾起一抹带着冷峭和顽劣的弧度:“我?我只为自己好奇。这出戏,开场锣鼓敲得震天响,主角却藏在幕后,这不合规矩。我这人,最讨厌戏不好看。”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在那把鬼工刀上,“也讨厌好东西被糟蹋。这把刀,不该只用来磨石头。”
老孙握着刀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
他浑浊的目光在马尼气势逼人的脸上停留片刻,又扫了一眼门口如同影子般的叶岚。
“三天……”
老孙突然没头没尾地说了两个字。
马尼挑眉:“哦?”
“三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