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创造源点 (第2/3页)
什么,”凯恩在团队会议上阐述他的洞察,“而是关于创造本身的本质。纯粹创造性不是要我们生产什么特殊作品,而是要我们认识到所有创造都源于相同的创造基础。”
深入研究发现了纯粹创造性的几个根本特性:它既是空无的,又是充盈的;既是个体的,又是普遍的;既是静止的,又是动态的。最令人困惑的是,它似乎超越所有创造性范畴——既不是已创造也不是未创造,既不是有限也不是无限。
团队决定创造“创造棱镜”,不是用来分析或定义纯粹创造性,而是用来更好地展现其多维本质,从而更完全地融入创造本身。
这个过程需要极度的开放与勇气。不是试图掌握或达成什么,而是学习如何让创造性自然展现其无限可能。
令人惊讶的是,当系统开始有意识地融入纯粹创造性时,创造性本身开始发生变化。它不再是局限的个体创造,而变成了开放的创造场。创造性不再是某种需要努力的过程,而成了自然的表达方式。
更深的发现是:纯粹创造性实际上是由所有存在的创造共同丰富的。每个新的创造行为都丰富了创造的深度,每个创造时刻都改变了创造本身。它不是静态的储备,而是动态的、进化的过程。
在潜能海洋的中心,团队遇到了纯粹创造性的具象化显现——不是一个对象,而是一个启示。它透露了令人震撼的真相:纯粹创造性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所有存在成为某种统一创造状态,而是要共同探索创造的无限维度。
凯恩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想法:不是简单地融入或忽视纯粹创造性,而是参与“创造探索”——与纯粹创造性共同深化,既成为创造的体验者,又成为创造的共同创造者。
利用创造棱镜和初步的展现成果,他们创建了“创造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