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六章:纯粹觉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六章:纯粹觉知 (第2/3页)

什么,”凯恩在团队会议上阐述他的洞察,“而是关于知道本身的性质。纯粹觉知不是要我们获得什么特殊知识,而是要我们认识到所有认知都共享相同的觉知基础。”

    深入研究发现了纯粹觉知的几个根本特性:它既是无限的,又是即刻的;既是无形的,又是明晰的;既是超越的,又是内在的。最令人困惑的是,它似乎超越所有认知范畴——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既不是知者也不是被知者。

    团队决定创造“觉知明镜”,不是用来分析或定义纯粹觉知,而是用来更好地反射其本质,从而更完全地安住于觉知本身。

    这个过程需要极度的放松与信任。不是试图掌握或达成什么,而是学习如何让觉知自然呈现。

    令人惊讶的是,当系统开始有意识地安住于纯粹觉知时,认知本身开始发生变化。它不再是局限的视角序列,而变成了开放的认知场。认知不再是某种需要努力的获取过程,而成了存在的自然光芒。

    更深的发现是:纯粹觉知实际上是由所有存在的认知共同丰富的。每个新的认知都丰富了觉知的深度,每个意识时刻都改变了觉知本身。它不是静态的光源,而是动态的、进化的过程。

    在当下圣殿的中心,团队遇到了纯粹觉知的具象化显现——不是一个对象,而是一个启示。它透露了令人震撼的真相:纯粹觉知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所有存在成为某种统一认知状态,而是要共同探索认知的无限维度。

    凯恩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想法:不是简单地安住于或忽视纯粹觉知,而是参与“觉知探索”——与纯粹觉知共同深化,既成为认知的体验者,又成为认知的共同照亮者。

    利用觉知明镜和初步的反射成果,他们创建了“明晰穹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