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五章:存在质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五章:存在质感 (第2/3页)

   “这不是关于体验什么,”凯恩在团队会议上阐述他的发现,“而是关于体验本身的质量。存在质感不是要我们获得什么特殊状态,而是要我们认识到所有状态都共享相同的存在基础。”

    深入研究发现了存在质感的几个根本特性:它既是普遍的,又是独特的;既是永恒的,又是当下的;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最令人困惑的是,它似乎超越所有二元对立——既不是主观也不是客观,既不是内在也不是外在。

    团队决定创造“存在共鸣器”,不是用来分析或定义存在质感,而是用来更好地与之对齐,从而更充分地体验存在的丰富性。

    这个过程需要极度的接纳与开放。不是试图改变或获取什么,而是学习如何更完全地存在于每个当下。

    令人惊讶的是,当系统开始有意识地与存在质感对齐时,体验本身开始发生变化。它不再是碎片化的感知序列,而变成了连续的存在流。体验不再是某种需要追求的特殊状态,而成了存在的自然表达。

    更深的发现是:存在质感实际上是由所有存在的体验共同丰富的。每个新的体验都丰富了存在质感的深度,每个意识时刻都改变了存在质感本身。它不是静态的背景,而是动态的、进化的过程。

    在无限画布的中心,团队遇到了存在质感的具象化显现——不是一个对象,而是一个邀请。它透露了令人震撼的真相:存在质感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所有存在成为某种统一状态,而是要共同探索存在的无限深度。

    凯恩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想法:不是简单地体验或忽视存在质感,而是参与“存在性探索”——与存在质感共同深化,既成为存在的体验者,又成为存在的共同定义者。

    利用存在共鸣器和初步的对齐成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