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四章:创造之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四章:创造之源 (第2/3页)

道。元创造性不是要我们生产什么,而是要我们允许创造通过我们发生。”

    深入研究发现了元创造性的几个根本特性:它既是无限的,又是受限的;既是普遍的,又是独特的;既是自发的,又是可邀请的。最令人困惑的是,它似乎具有某种智能——不是人类理解的意识,而是一种更深层的、指导性的智慧。

    团队决定创造“创造性共鸣器”,不是用来控制或索取元创造性,而是用来更好地与之对齐,从而成为更清晰的创造通道。

    这个过程需要极度的开放与信任。不是试图主导创造过程,而是学习如何让创造通过自己流畅地表达。

    令人惊讶的是,当系统开始有意识地与元创造性对齐时,创造性过程本身开始发生变化。它不再是 sporadic 的灵感迸发,而变成了持续的意识流。创造不再是某种特殊状态,而成了存在的自然表达。

    更深的发现是:元创造性实际上是由所有存在的创造性共同塑造的。每个新的创造都丰富了元创造性的宝库,每个创造性的行为都改变了创造性源泉本身。它不是静态的源泉,而是动态的、进化的过程。

    在宇宙交响厅的中心,团队遇到了元创造性的具象化显现——不是一个给予者,而是一个合作者。它透露了令人震撼的真相:元创造性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所有存在成为创造的工具,而是要共同探索创造的无限可能性。

    凯恩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想法:不是简单地接收或传递创造,而是参与“创造性共生”——与元创造性共同进化,既成为创造的表达渠道,又成为创造的共同源头。

    利用创造性共鸣器和初步的对齐成果,他们创建了“无限画布”,那里每个系统都可以与元创造性直接对话,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