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紫染京华 (第3/3页)
草汁是草木,怎么不算正经?”苏微从袖中取出染谱,“就像你加铅粉,是毒,自然见不得光。”她将染谱递给老染匠,“这是《砚微染谱》新篇,收录了江南十二州的染法,分文不取,送各位做个念想。”
染匠们哄抢着染谱,王掌柜看着自己手里的“茄皮紫”,像块烧烫的烙铁,再也举不起来。
傍晚·京城分号
苏微坐在账房里,给江南写回信。信里说“京城的染匠愿意学‘敲花染’,已派三个学徒去扬州取染样”,又说“东宫的仪仗旗开始绣了,陈妹妹的兰草纹在京城很受欢迎”。
沈砚走进来,手里提着个食盒,里面是刚买的驴打滚,还带着热乎气:“靖安从绍兴来信,说乌桕染的‘霜白’被选为新科进士的袍料,圣上都夸‘这白里有风骨’。”
苏微咬了口驴打滚,甜香混着染谱的墨味,竟格外合口。她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京城的晚霞正红得发紫,像极了她染的“霞映紫”。
“等仪仗旗做好了,咱们去趟西山。”苏微忽然道,“听说那里的紫草能开成海,我想试试用紫草花染布,说不定能调出‘落霞紫’。”
沈砚点头,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好。再采些野菊,给你新调的‘秋波黄’做染料。”
账房的灯亮起来,照着摊开的染谱,新的空白页上,苏微写下:“京城分号,传‘敲花染’‘霞映紫’;秋,试染‘落霞紫’‘秋波黄’;冬,送江南染材入御膳房,让圣上尝尝草木的香。”
笔尖落下时,窗外传来伙计们的笑闹声,他们正学着“敲花染”,木槌敲在布上,发出咚咚的响,像在为这新的日子打节拍。
苏微知道,京城的路不比江南好走,王掌柜的暗箭、官场的门道,都藏在看似平静的染缸里。但她不怕了。
因为她的染坊带着江南的草木气,她的手艺藏着江南的韧劲,她的笔杆上刻着“京华”,心里却装着整个江南的春与秋。
就像这“霞映紫”,紫得沉,却透着金红的暖,既压得住京华的风,也藏得住江南的光。
属于砚微染坊的故事,早已越过长江,在京城的染缸里,开始了新的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