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本第一高手,剑圣山本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本第一高手,剑圣山本斋 (第2/3页)

这种忍者流派,躲在暗处替军部搞情报暗杀,奉天追踪丁连山的月岛,也是忍者,出身一个新流派‘神隐宗’,但区别是神隐宗’门内每一代都只培养三个顶级“隐刺者”,效忠天皇,执行各种刺杀任务。

    三是黑龙会这种民间组织,表面是武术团体,实则是军部的打手,在华夏各地搞破坏,之前被他屠了的奉天黑龙会,只是其中一个分舵,总部在日本境内。

    火车驶入东京市区时,陈湛望着窗外掠过的靖国神社,眼底的冷意更甚。

    靖国神社始建于1869年,最初名为“东京招魂社”,1879年6月改称为“靖国神社”。

    此时已经开始供奉战犯,日本人可不只是对华夏侵略,从一战开始,已经侵略十几个国家。

    战败、战胜的战犯,都供奉在神社当中。

    陈湛没有提前计划,他需要了解地理位置,才能进行下一步。

    其中包括柳生新阴流、北辰一刀流的道场,军部参谋本部、陆军省部所在,以及所属军部的那些忍者家族和黑龙会等。

    如果只是单纯杀几个要员、忍者之流,会很简单.

    但他动手几次,对方便会反应过来,或是隐藏起来,或许设下天罗地网,会大大降低他杀戮的速度。

    下了车,陈湛换了身米白色的学生制服,袖口挽到小臂,鼻梁上架着那副圆框眼镜,手里拎着本卷边的日文版《论语》,混在东京街头的人流里,倒真像个赴日求学的华夏学生。

    1931年的东京,街头随处可见挂着“大东亚共荣”标语的木牌,街边报童挥舞着印着“满洲事变胜利”的报纸,声嘶力竭地喊着“帝国军威不可挡”,连巷口玩耍的孩童都举着木枪,模仿士兵刺杀的动作。

    别的城市可能还好,东京是军国主义大本营,声势浩大,没人能阻挡。

    二战后期由于兵源枯竭,日本实行了‘一亿玉碎计划’,强行征用14岁以上的青少年为士兵,这些娃娃兵经过短暂的军事训练后就直接被送上战场。

    在冲绳战役中,日军强迫14-17岁的冲绳学生组成‘铁血勤皇队’充当炮灰,其中一半以上丧生。

    虽然各国都有年轻孩子上战场的情况,但问题是,日本是发动侵略,而不是守土!

    陈湛没想好如何出手,先在东京内乱转。

    绕着皇居外围走了半圈,朱红色的宫墙高逾三丈,墙头上架着铁丝网,每隔十米就有个挎着机枪的哨兵,墙内的二重桥隐在茂密的樱树后,只能看到飞檐的一角。

    陈湛假装驻足看地图,却在心里记下哨兵的换岗间隔,又瞥见不远处停着两辆黑色轿车,车身上印着陆军省的菊纹徽章,是军部要员的座驾,这里的守卫比他预想的还要严密。

    转进银座附近的一条小巷,尽头便是柳生新阴流的道场。

    木质门楣上刻着“柳生道场”四个烫金大字,门口站着两个穿黑色袴服的武士,腰间佩着青江刀,站姿如松,双手按在刀柄上,看似轻松,但神色紧张。

    这两人的下盘稳如钉,呼吸绵长,显然是内劲高手。

    陈湛路过之时,伪装的很好,表现出好奇神色,故意放慢脚步,往里面张望。

    听见道场里传来“喝哈”的喊杀声,夹杂着刀刃碰撞的脆响。

    门口人刚要上前,陈湛已经快步走了,对方也见怪不怪,没放在心上。

    各种日式建筑,陈湛在奉天见过很多,已经习惯,走到一家挂着“武谈茶屋”招牌的小店时,陈湛推门走了进去。

    日本人好茶,这种茶屋极多。

    谈武茶屋,更像国内的茶楼,私密性稍微好些,起码在路边听不到,要进来才行。

    店里挤满了穿袴服的武士和戴礼帽的商人,都在高声谈论“满洲战局”。

    他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用刻意练习过的日语,点了杯抹茶,耳朵却没闲着。

    邻桌两个武士的对话刚好飘进他耳中:

    “柳生忠明居然接不住‘北辰一刀流’的千叶几久三招,柳生家的顶级高手,居然被一个少女三招打败,你敢相信?”

    “千叶几久?千叶定吉的三女吗?”

    “没错,千叶几久两个哥哥,都死在满洲国,千叶几久这位天才前几日正式出道,已经横扫诸多流派,柳生、伊鹤、藤原都在其中之列,而且都是雷霆之势,没人接得住她十招!”

    “如此厉害?”

    几人说完,喝茶,又有人道:

    “听说山本斋露面了,上月有人在富士山见到他一刀断水,一刀碎石!刀中锋锐之气,更胜从前。”

    “剑圣山本斋?他还活着吗?从我出生开始他便是剑圣了,武林第一,刀中之圣!”

    说话男子看上去已经三四十岁,话语中的调侃多过感慨。

    剑圣山本斋太久没出手过,很多人别说见过,只从传说中听过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