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码头兑换的烟火气 (第1/3页)
谷雨时节的锦江码头笼罩在细濛雨中,青石板路泛着青幽的光,新搭的杉木兑换庄前挤满了挎竹篓、抱布包的百姓。三丈高的木牌用桐油浸过,"涂山官炉・足色兑换" 八个朱砂大字在雨幕中格外醒目,木台两侧各摆着三口半人高的陶罐 —— 这些从汶川羌寨收来的老物件,罐口包着的铜补丁已被摸得发亮,与新币边缘的凸点严丝合缝,成了最接地气的验币活广告。
老周戴着护目镜站在台中央,护目镜的银焊点在天光下泛着微光,那是他昨夜用铸币余料亲手修补的。面前的青铜天平擦得锃亮,戥子绳上的红漆星点清晰可数,每一颗都对应着钱法规定的标准刻度。他抓起把碎银往陶碗里一倒,金属碰撞声混着雨声,惊飞了檐角的麻雀:"乡亲们看好了!一两碎银兑三钱新币,火耗只收一成 —— 多出来的铅杂算咱们的,好银全给大伙留着!"
穿粗布衫的张老汉挤到前排,掌心的碎银用油渍的手帕包着,打开时露出几枚泛青的银角子:"官爷,我这五钱碎银……" 话没说完就被老周截断,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指捏着戥子,动作比绣娘穿针还稳:"老哥这手茧子,该是扛了三十年盐包吧?" 他笑着称完碎银,故意提高嗓门,"九成二成色,按例该兑一钱五,咱涂山官炉多给半钱火耗,凑整给两钱!"
周围响起抽气声,老汉颤抖着接过两枚新币,银光照得他眼角的皱纹发亮:"去年在成都钱庄,九成银只给八成兑,还说火耗是天经地义……" 老周从陶罐里舀出清水,将碎银浸入碗中,铅杂立刻泛起白沫:"大爷您看,这些浮渣就是私铸坊掺的铅,咱们收的就是这个。" 他指向台边堆成小山的铅块,"拉去铁匠铺能打二十把犁头,够您家三亩薄田翻个遍。"
六个商社伙计穿梭人群,胸前的 "涂山" 木牌挂着五枚新币串,走动时发出细碎的叮当声。二十岁的小伙阿贵敲响手中的铜碟,声音盖过锦江的浪涛:"验币认准罐补丁!家里有陶罐的都摸过吧?" 他掏出碎陶罐片,对着天光演示,"真币凸点和罐口铜丝一个纹路,假币嘛……"
他抓住个看热闹的汉子,掏出两枚币让对方触摸:"您闭着眼摸摸,真币有棱有角,像摸到了补锅的铜钉;假币光滑得像河卵石,握不住。" 汉子依言触摸,忽然咧嘴笑了:"还真是!这凸点硌手,跟我家水罐的补丁一个感觉。" 阿贵趁热打铁,举起假币刮罐片,立刻露出青灰色痕迹:"看见没?这就是铅底子,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