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防伪・巧思破局 (第3/3页)
是一整天,指尖被银粉染得雪白。此刻模具上的刻痕,不正是匠人手工的印记吗?这种带着温度的印记,比任何复杂的防伪技术都更鲜活、更可靠。
山风掠过工坊,带来远处的犬吠,打破了深夜的寂静。林宇看着试铸币上的歪斜刻痕,忽然明白:真正的防伪,从来都藏在匠人颤抖的手心里,藏在百姓熟悉的田埂记忆里。当银币的凸纹能让盲人摸出田亩,刻痕能让农人认出匠人,伪造者便永远无法复制这份与土地共生的真实。
工坊深处,老周正在教年轻匠人刻制新模,煤油灯的光晕下,他的白发显得格外醒目。"握刀要稳,但别太死板," 他包住学徒的手,在币面划出歪斜的 "周" 字,"就像你阿爹耕地,沟垄不直却能蓄水,咱们的刻痕不整却能辨真。" 学徒似懂非懂地点头,刻刀在币面留下第一道笨拙的痕迹,却带着初生牛犊的鲜活生气。
更夫敲过子时,熔炉仍在轰鸣,火星四溅。陈墨伏在案前记录试铸数据,鹅毛笔在宣纸上沙沙作响。忽闻窗外传来童谣声,细细一听,是白石村的孩子们在唱:"凸点五道像梯田,周师傅刻字在中间,摸得着来数得清,银钱换得谷满仓……" 他推了推眼镜,字迹在账本上渐渐模糊,唯有小娥摸币时的笑脸清晰如昨,那是对他们辛苦付出最好的回报。
黎明前最暗的时刻,林宇登上工坊顶楼,寒风扑面而来,却吹不散他眼中的温暖。远处的梯田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宛如银币上的五道凸纹,连绵不绝。他掏出枚试铸币,齿纹蹭得掌心微痛,却真实可触。母亲的话在耳边回响:"钱要像地里长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
第一缕晨光刺破雾霭,老周将刻着 "周 001" 的模具放入熔炉,银浆缓缓注入模腔,五道凸纹在火光中渐渐成型。旁边的匠人正在刻制 "陈 001",刻刀打滑处留下道意外的弧线,却让币面多了分人间烟火气,仿佛在诉说着匠人的故事。
门外传来王老汉的笑声,小娥的小手在新币上摸索,清脆的童声响起:"这里高些,是后山的梯田;这里低些,是村口的水塘……" 老周望着这幕,忽然想起林宇说过的话:"铸钱如耕田,要让百姓摸出自己的土地。"
是的,此刻在熔炉中成型的,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千万百姓对安稳生活的期盼。当梯田凸纹映着朝阳,当匠人刻痕融入币面,蜀地的新货币,正带着泥土的气息与匠人的体温,走向每一条田埂,每一户人家,成为连接土地与民生的纽带,让每一次交易都充满信任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