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智启防伪・巧思破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智启防伪・巧思破局 (第2/3页)

孔钱坠子轻磕桌面,发出清越的响声。"老周," 他将刻刀塞进老周掌心,刀柄上还带着熔炉的余温,"在币面刻上匠人的姓氏首字吧。" 老周握刀的手有些发颤,毕竟三十年的铸币生涯,让他的手腕早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周" 字的最后一竖偏了半厘,却像极了他挥刀时那微微颤抖的手势。"这样歪歪扭扭的,能防伪?" 他摸着币面的刻痕,毛刺蹭得掌心发痒。

    林宇轻笑一声,指尖划过另一枚币面的浅痕:"蜀地的田埂,哪有完全整齐的?每道田埂宽窄不同,每个匠人落刀深浅各异,这反而让伪造者无从下手。" 陈墨在旁铺开账本,用小楷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匠人编号、凸点层数、刻痕位置,日后查验便知来处。" 他忽然想起在应天府查抄私铸窝点时的情景,那些假币整齐划一,反而成了最大的破绽。

    酉时,工坊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王老汉背着半袋青稞,牵着小娥的手匆匆走进来。老人的钱袋补丁摞补丁,一看就是用了多年。"大人们," 他从钱袋里摸出银币,粗糙的掌心映得币面发亮,"小娥说这币上的凸点,和她摸过的田埂一个样!" 小娥的指尖在币面轻轻游走,忽然停在 "周" 字刻痕上,嘴角扬起一丝微笑:"这里有条小沟沟,像爷爷锄地时留下的印子。"

    老周的眼眶突然发热,转身时不慎撞翻了炭盆,炭火洒在青砖上,噼啪作响。他慌忙从熔炉中夹出刚淬火的银币,水汽蒸腾中,五道凸纹在墙上投下梯田般的阴影,与窗外晨光里的田垄完美重叠。炉火光映着银币,能看见 "周" 字刻痕下隐约的凿刀印,那是匠人落刀时自然留下的颤痕,带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深夜,月光透过窗纸洒进工坊,陈墨抱着改良后的模具来找林宇,脚步略显沉重。模具边缘的五道凸纹宽窄不一,却暗合汶川到成都的梯田走势,每道凸纹的高度都按实际田埂比例缩小。"凸点高度精确到半毫米," 他的声音带着疲惫,"盲人摸币时,五层凸纹是五钱,七层是十钱,就像数自家的田亩一样简单。"

    林宇摸着模具上的 "周 001" 编号,想起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方孔钱,那枚钱如今还别在他的发间。"钱要让人摸出温度," 他望向窗外的桑树林,月光透过枝叶,在青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竟与银币凸纹的排列相似,"明日起,让匠人在币面留道独属的刻痕吧,不必工整,像陶工捏坯时的指印就好。"

    陈墨点头,忽然记起三年前在应天府,林宇蹲在钱库逐个敲验银币,一蹲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