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章:京都雨巷里的对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七章:京都雨巷里的对峙 (第3/3页)

如钟:“‘大和药会’的会长就在寺里,他要是知道你们在佛门清净地动武,该当何罪?”

    刀疤脸脸色骤变,原来会长早听说有持玉牌者来,特意来建仁寺等候,只是没想到手下会先动手。他狠狠瞪了煊墨一眼,带着人狼狈地跑了,雨靴踩过积水的声音里满是气急败坏。

    雨渐渐停了,夕阳透过阁楼的窗棂照进来,在散落的书页上投下光斑。会长走进来时,身后跟着个穿和服的老者,竟是京都大学的汉医学教授。“我叫佐藤,”会长对着煊墨深深鞠躬,“手下无状,多有得罪。其实我是来请教的,”他指着教授手里的古籍,“寺里的《时疫治验录》提到‘沉香调’能解疫,却没写完整的琴谱,听说你们有苏婉的真传?”

    老李抱着松风琴走到窗边,雨后天晴的空气里带着湿润的草木香。他拨动琴弦,“沉香调”的变奏顺着阳光流淌出去,竟与檐角铜铃的余韵完美相合。建仁寺的僧人闻声而来,站在雨巷里静静聆听,连赵姐的宝宝都从背带里伸出头,跟着琴音轻轻摇晃。

    煊墨翻开《和汉药考》,指着苏婉画的琴谱:“这里缺的不是音符,是心境。”他看向窗外的红叶,“苏婉在菊岛的种子库留下批注:‘药可跨海,音能通心,唯偏见难破’。我们来京都,不是为了争什么,是想让六百年前的医道,能在雨巷里继续开花。”

    佐藤会长看着琴音中轻轻颤动的红叶,突然让人取来寺里珍藏的“麝香”,放在松风琴旁:“这是江户时代的药材,配‘沉香调’正好。”他转头对刀疤脸说,“从今天起,‘大和药会’资助你们研究苏婉的医案,要让更多人知道,好的医术从来不分国界。”

    夜幕降临时,建仁寺的灯笼次第亮起,雨巷里的积水倒映着灯火,像撒了满地的星辰。老李在庭院里弹起新编的“京音调”,松风琴的铜丝混着日语的和歌韵律,竟生出种奇妙的和谐。赵姐的宝宝被放在榻榻米上,手里抓着块佐藤送的和果子,笑得眉眼弯弯,嘴角沾着豆沙,像朵刚绽放的小菊花。

    煊墨站在廊下,看着古籍库里被重新整理的医案,其中一页夹着张新的纸条,是炳坤用日文写的:“今日,菊仙的琴音再次响在京都的雨巷里。”他想起苏婉在玉牌背面刻的“愿借东风,传我药香”,突然明白,所谓东风,从来不是地理上的风,而是能吹过偏见、越过山海的人心之风。

    远处的电车又驶过雨巷,车轮与铁轨碰撞的声音,竟像是在为松风琴的旋律打节拍。煊墨知道,在京都的红叶落尽前,他们还会找到更多苏婉留下的痕迹——或许在奈良的药园里,或许在大阪的古港口,而那些试图阻挠的势力,终究挡不住草木的生长、琴音的流动,就像挡不住雨过天晴的月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