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林夏初入徐州城(二) (第2/3页)
浮在水上似的。”
李主事愣了愣,随即抚掌大笑:“好主意!我怎么没想到?就按你说的做!”
离开李府时,石榴花落在林夏的肩头。沈知言捡起花瓣,塞进他的布兜里:“刚才怎么不怕了?”
“看那砚台就不怕了。” 林夏低头踢着路上的石子,“爹说过,爱器物的人,眼里只有好坏,没有高低。”
沈知言停下脚步,看着他被夕阳拉长的影子,突然觉得这半大的少年,肩膀已经能扛得起事了。
八月十五那天,铁铺歇业。林夏提着两斤月饼去沈府,却被管家拦在门口。“沈公子不在,” 管家的脸色不太好看,“他去南京探亲了,要过些日子才回来。”
林夏捏着油纸包的手紧了紧:“那…… 这些月饼麻烦您转交。”
“不必了。” 管家侧身让开条路,语气冷淡,“公子临走前交代,让你以后不用再来了。府学那边,也不必去了。”
林夏像被兜头浇了盆冷水,从头凉到脚。他张了张嘴,想问为什么,却看见管家已经关上了大门,门环上的铜狮子在月光下闪着冷光。
回到客栈,老板娘塞给他碗桂花羹:“小林,怎么了?脸这么白。”
“沈公子…… 不让我去府学了。” 林夏的声音发颤,他摸出怀里的青铜书签,竹叶上的小虫子好像在嘲笑他。
“胡说什么。” 老板娘往他碗里多加了勺糖,“沈公子上周还跟我打听你爱吃甜口咸口,怎么会不让你去?”
正说着,门外传来马蹄声。林夏探头一看,是府学的周先生,手里还拿着本书。
“林夏,可算找着你了。” 周先生喘着气,把书递给她,“沈贤侄临走前托我转交的,说这是你一直想看的《天工开物》。”
林夏接过书,封面上还留着沈知言的指温。“周先生,沈公子为什么突然走了?”
周先生叹了口气,坐在门槛上:“你还不知道吧?沈大人…… 就是沈公子的父亲,在南京被人弹劾了,说他私通倭寇。沈公子这是赶去探望的。”
林夏手里的书 “啪” 地掉在地上。他想起沈知言总爱说的那句 “徐州城的人,都在互相帮衬着过日子”,突然觉得喉咙里又苦又涩。
“那府学……”
“照常去。” 周先生捡起书,拍了拍上面的灰,“沈贤侄说了,要是有人敢拦你,就说是我说的。这孩子,心细着呢,早料到你会胡思乱想。”
那天晚上,林夏抱着《天工开物》坐在油灯下,一夜没睡。书里的活字印刷、矿石冶炼,他都看得懂,可他看不懂为什么好人会被诬陷。窗外的月光照在爹留下的木牌上,他突然想,爹当年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事?
过了几日,张老板从外面回来,脸色凝重:“听说了吗?沈大人被关入天牢了。徐州城里的沈记布庄,都被官府封了。”
林夏正在打铁的手猛地一顿,铁锤砸在铁砧边缘,震得虎口发麻。“为什么?” 他声音嘶哑。
“还能为什么?” 张老板往地上啐了口,“树大招风呗。沈大人在徐州做了那么多年好事,修路、办学、接济灾民,早就有人眼红了。”
那天下午,林夏揣着攒下的碎银,想去沈记布庄看看。刚走到街口,就看见几个官差正在撕布庄的牌匾,“沈记” 两个字摔在地上,被马蹄踩得粉碎。
围观的人群里,有人窃窃私语:“听说沈大人把军粮卖给倭寇了……”
“怪不得那么有钱,原来是发的国难财!”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林夏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肉里。他想冲上去争辩,可看着官差腰间的佩刀,脚像灌了铅似的挪不动。王婆子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他身边,往他手里塞了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别听他们瞎咧咧,沈公子是什么人,咱们心里有数。”
红薯的甜香也暖不了林夏的心。他回到铁铺,把自己关在锻打间,抡起大锤拼命砸着铁块。火星溅在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