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0章 谁说“被研究”就不是参与科学研究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50章 谁说“被研究”就不是参与科学研究呢? (第2/3页)

像太空了。

    用来实施这种旅游的飞机有毛子的“米格-25”和“米格-31”高性能战斗机。

    这些飞机能飞到24公里以上的高度,乘坐它们旅游的每张票价约为1万美元。

    这两种基本上就是体验,所有人都不认为购买这两种服务的人是航天员。

    甚至都不算“太空游客”。

    而亚轨道飞行就比较厉害了,它其实也算是某种抛物线飞行,只是抛的比较高,直接抛出了100公里卡门线。

    理论上来说,过了距离地面100公里高的卡门线就算太空了。

    相关的火箭或飞行器会在接近卡门线的时候关闭发动机,然后靠着惯性冲过卡门线,最后再着陆到地面,而在火箭发动机熄火和再入大气层期间能产生几分钟的失重。

    这种飞行的价格约为每人每次几十万美元。

    此时的乘客过了最低的“太空卡门线”,并且又能体验几分钟时间的失重,还能看到非常圆的地球曲率和漆黑的太空,所以也有人说他们也算是航天员了。

    真正的轨道级太空旅游就不用说了,几千万美元去太空待几天,甚至能进入国际空间站。

    本来这一类的“太空游客”有不少人觉得可以算航天员,但是当那些亚轨道飞行的游客们也开始嚷嚷自己是航天员的时候,大众就把“太空游客”也一块踢出了航天员范畴。

    太空游客:“F@#&*@!!!”

    但这一世,路云要给“太空游客”正名了!

    天宫空间站大概率是不会让“太空游客”进去添乱的,所以基本上“太空游客”就是在“木鸢号”里待几个小时就返回地球了。

    这没关系,因为当年老美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也是进行了3圈轨道飞行,历时4小时55分钟。

    这跟“木鸢号”的初期太空旅游规划时间是一样的。

    别管之前训练多长时间吧,你老美的人在轨道上飞3圈算航天员,我“木鸢号”上的乘客在轨道上飞3圈就不算航天员?

    要说没有做什么实验吧,早期航天员就是牢牢地在椅子上“绑着”,他们能做什么实验?

    等到“木鸢号”进入太空之后,乘客们可是能解开安全带在舱室里飞一飞活动活动的。

    尤其是在舷窗处跟地球、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