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谁在替“第三只手”擦屁股? (第2/3页)
舌尖抵着上颚,能尝到塑料笔杆被咬破后淡淡的苦味。
“从今天起,‘虚实五问’不是我肖锋的口诀,是每个试点村的必修课。”肖锋翻开笔记本,纸页间飘出半张皱巴巴的便签——
昨夜他贴在心口的“陈妻用药”“陈表弟合作社”还在,墨迹被体温烘得微微晕染,“每个村培训两名票据核查员,由小吴带队。”
“可......”坐在末排的老会计张叔推了推老花镜,镜片反着光,指尖摩挲着桌面,粗糙的指腹划过木纹,“村民认字的都不多,能学明白?”
肖锋指了指墙上新挂的“阳光指数公示栏”,上面贴着柳河村上个月的财务明细,每个项目旁都画着红黄绿三色星标:“上个月王婶子拿着手册,一眼就看出‘抗旱物资’多报了三袋化肥。她不识字?她识数。”
小吴突然直起腰,后背的衬衫蹭着椅背发出细微摩擦声。
他想起今早翻去年试点村账册时,在一堆合规票据里翻出张“五保户慰问品”清单——领款人签名是“李根生”,可李根生半年前就进了县养老院。
当时他手都抖了,现在想想,那颤的不是害怕,是兴奋,指尖仍残留着纸张边缘的毛刺感。
“散会前再讲句掏心窝的。”肖锋把手册推到众人面前,封皮上“村民自查”四个大字被他用红笔描了三遍,笔锋顿挫,像刻进血肉的誓言,“我肖锋能看一百本账,但看不住一千个村。真正的防火墙,是群众的眼睛。”
下午三点,市财政局六楼会议室的冷气开得太足,冷风从空调口吹出,拂过苏绾裸露的小臂,激起一层细小的鸡皮疙瘩。
苏绾裹了裹米色西装外套,指尖在投影仪遥控器上敲出轻响,指甲与塑料碰撞,发出清脆的“嗒、嗒”声。
林律师坐在她右侧,笔记本电脑里存着二十七个村的异常票据样本——这是昨夜他和肖锋逐条比对到凌晨三点的成果,屏幕蓝光映在他镜片上,像未熄的星火。
“代管账户动不得?”苏绾调出一张资金流向图,蓝色箭头从“村级账户”窜到“市级代管”,又分成细流扎进十余个“商贸公司”,“那这些‘兴达商贸’‘宏远建材’,怎么刚好在报账前三天给村级账户打款?”
主位上的老科长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反光遮住眼神,只留下一道冷硬的轮廓:“小苏啊,基层人手有限,查这么细不现实。”
苏绾点击鼠标,屏幕上跳出个Excel表格,绿色公式栏里“=IF(COUNTIF(代管账户流水, 村级报账金额)1, "可疑", "正常")”的代码在闪烁,翻译为中文是“=IF(COUNTIF(代管账户流水, 村级报账金额)>1, "可疑", "正常")”(这个公式用于判断在代管账户流水中,村级报账金额出现的次数是否大于1,如果大于1则标记为“可疑”,否则标记为“正常”):“这个公式能自动标记重复金额交易。昨天在柳河村测试,十分钟筛出七笔异常。”
老科长的脸沉了下来:“你这是要......”
“要动旧规矩。”苏绾打断他,声音像淬了冰的刀,舌尖抵着齿列,吐字清晰如凿,“我父亲当年被构陷时,他们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