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2 少掌门 (第2/3页)
,此刻也不由通红。
不料丁春秋全无批评之意,反而笑眯眯赞道:“打得好,打得好,你小子这悟性,比之为师年轻时,也只略弱,当真是难得之极!不过你这爪法,细节处还有许多疏忽,你且看为师打来……”
说着再次亲自演招,只是这回却非一气打完,而是一招一招拆开了细细讲解。
他举手投足极为缓慢,讲解亦格外用心,这一爪为什么要这么出,这一下扭腰又是什么用意,敌人若这么做我们当怎么办……一点一滴,都掰开揉碎了细说。
姜明哲不断点头,下意识跟着比划,听到不解处,立刻提出,丁春秋回答亦不厌其烦。
而且姜明哲所提问题,大多都是关结所在,愈发显得悟性高绝。
一个教的用心,一个学的专注,姜明哲很快便理顺了这套武功的思路。
说起“武功”二字,得益于信息的发达,姜明哲和现代大多数人一样,经历了从深信到不信,再到彻头彻尾鄙夷的完整过程,但是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感受到了“武功”一词的真正含义——
所谓武功,在姜明哲的理解中,就是一个“计划”。
一个如何以自己的身体战胜敌人的计划。
说白了,和姜明哲以前经常撰写的商业计划书,并无本质区别。
商业计划中有盈利的策略,对应在武功中,就是攻击的方式;
商业计划中应对竞争的策略,就是武功中防守的手段;
商业计划中有执行步骤的拆解,恰如武功中的每一招招数,其实正是应对不同情况之下的具体执行方案;
商业计划中对行业的预期,恰似创立武功招数时,预期敌人躲避、格挡、反击等等可能产生的反应。
譬如他此刻所学的三阴蜈蚣爪,十七招招式,就相当于十七个具体的攻击/防守方案。
或是攻中带防,或是防守反击,总之每一寸身体、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角度,都有着极为清晰的意义,都是为了最大化完成方案预期的目标。
练功的时候,从第一招、第二招一直到第十七招依次施展,这是为了把这些具体的动作融入身体,形成下意识的反应。
待得真正临敌施展,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整合,找出最具效率的执行方案。
一招打出,打中了怎么办?没打中敌人挡住了怎么办?敌人躲开了怎么办?甚至具体到向左躲怎么办?向右躲怎么办?跳起来怎么办?敌人直接反击要拼个两败俱伤怎么办?
所有问题,都要以不同招数的组合,予以解决。
想明白了这一点,姜明哲忽然就明白了不同的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