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五十九章萧书生心太急(一) (第1/3页)
紫宸殿内,檀香袅袅,百官肃立。大乾女帝萧月瑶端坐于龙椅之上,凤眸微眯,目光如炬,扫视着阶下群臣。她身着玄色龙凤纹朝服,头戴十二旒冕冠,虽为女子,却自有一股威慑天下的气度。
“众卿可有本奏?” 女帝的声音清冷,回荡在大殿之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话音刚落,一位身着青色官袍,面容年轻俊朗的官员便出列上奏,正是翰林院编修萧琰。他身材瘦削,眉宇间带着几分书卷气,却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陛下,臣有本启奏。” 萧琰的声音朗朗,带着几分激动,“如今北境匈奴蠢蠢欲动,边境百姓苦不堪言。臣以为,当即刻派遣大军北上,击溃匈奴,以安边境!”
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户部尚书李大人眉头紧锁,出列反驳:“萧编修此言差矣。连年征战,国库早已空虚,若再兴兵戈,恐难支撑。依老臣之见,当以安抚为主,休养生息,待国力强盛再做打算。”
“李大人此言未免太过保守!” 萧琰急切地说道,“匈奴豺狼成性,若不趁其羽翼未丰之时将其击溃,日后必成大患。到那时,国将不国,百姓更无宁日!”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眼神中满是焦急。
女帝萧月瑶静静地听着两人的争论,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她深知萧琰的才华,也明白他的急切。这位年轻的书生,心怀天下,却未免太过急躁,缺乏沉稳。
“萧编修,” 女帝缓缓开口,声音依旧清冷,“你可知,大军一动,耗费几何?粮草、军械、兵饷,哪一样不是压在百姓身上的重担?”
萧琰一怔,随即说道:“陛下,臣知国库空虚,但为了边境安宁,纵有艰难,也当迎难而上。臣愿请缨,前往北境,辅佐将军,筹集粮草,定不辱使命!” 他语气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女帝看着他,轻轻摇了摇头:“萧编修,你的心意朕明白。但此事关乎国本,容不得半分急躁。你且回去,好好想想,如何在不加重百姓负担的前提下,解决北境之患。三日后,朕再听你的奏报。”
萧琰还想再争辩,却见女帝眼神一凝,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他心中一凛,知道女帝已经做出了决定,只得躬身领命:“臣,遵旨。”
退朝后,萧琰忧心忡忡地回到家中。他坐在书房,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焦虑。他知道女帝的顾虑,但他更清楚匈奴的威胁。若再拖延,后果不堪设想。
“公子,您这是怎么了?” 书童青竹见他愁眉不展,关切地问道。
萧琰叹了口气:“北境之事,陛下不肯即刻出兵,可匈奴的威胁就在眼前,我怎能不急?”
青竹想了想,说道:“公子,陛下自有陛下的考量。或许,我们可以从长计议,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萧琰摇了摇头:“时间不等人啊。我必须在三日内想出办法,否则,边境百姓又要遭殃了。” 他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来踱去,眼神中满是坚定。
接下来的几日,萧琰闭门不出,整日埋首于书房,查阅各种典籍,寻找解决北境之患的良策。他废寝忘食,眼中布满了血丝,却依旧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而此时的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一些主战派官员见女帝迟迟不肯出兵,心中颇为不满,暗中联络,想要逼迫女帝下定决心。而主和派则认为萧琰太过激进,纷纷上书弹劾,称其年少轻狂,恐误国大事。
女帝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却始终不为所动。她知道,此时的大乾,需要的是沉稳,而非冲动。她一方面密切关注北境的动向,另一方面则暗中观察萧琰的举动。
三日后,萧琰再次来到紫宸殿,向女帝呈上了自己的奏报。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联合北境周边的部落,共同对抗匈奴。这样既能减少大乾的兵力投入,又能借助部落的力量,一举击溃匈奴。
女帝看着奏报,眉头微蹙:“联合部落?谈何容易。那些部落与我大乾素来不和,怎会轻易相助?”
萧琰自信地说道:“陛下,臣已有对策。那些部落虽与我大乾不和,但也深受匈奴欺压。臣愿前往北境,游说各部落首领,晓以利害,许以重利,想必他们会权衡利弊,与我大乾联手。”
女帝沉默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