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反教条主义:坚持我军特色 (第2/3页)
必须嚼碎了,咽下去,变成自己的肉!
而不是囫囵吞枣,把自己噎死,甚至把魂给学丢了!”
………
“那种不顾国情军情,不顾实战需求,生搬硬套外国模式,用条令捆死部队手脚,用编制阉割部队活力的做法,不是现代化!
是教条主义!是形式主义!是在自毁长城!是在敌人还没打过来之前,先把自己给废了!”
李云龙的话,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与会者的心上。
会场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支持者如赵刚、孔捷(虽已调离原部队,但作为军区代表参会)、丁伟等人,眼中闪烁着赞同的光芒。
反对者脸色铁青,却一时找不到有力的反驳。
更多的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李云龙同志的意见,很尖锐,也很深刻。”
主持会议的老总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是领袖定下的战略方针。
但怎么建设?走什么路?确实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讨论。
李云龙同志提出的问题,不是小问题,是关系到军队能不能保持本色、能不能在未来战争中打胜仗的大问题!
教条主义,害死人!历史上我们吃过亏,不能再吃了!”
老总的定调,为这场争论指明了方向。
会议最终决定,成立由老总亲自挂帅、李云龙具体负责的“反教条主义与军队特色研究工作组”,
对当前训练、编制、院校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纠偏。
夜间毛秘书找到李云龙并告知,他父亲也很看好李云龙的想法,并转达了不要有顾虑放开干。
………
有了尚方宝剑,李云龙更是甩开膀子干。
他亲自带队,深入挖掘和宣传那些在训练中既注重学习先进,又能结合我军实际、发扬优良传统。
改条令,接地气:他组织精干力量,对现有的、过度照搬苏军的训练大纲和作战条令进行大刀阔斧的修订。
新编的《步兵分队山地、城镇攻防战斗教范》初稿,充满了“土办法”与“新装备”结合的智慧,语言也力求通俗易懂,让基层官兵看得懂、用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