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5章:论我军传统战法的继承与发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85章:论我军传统战法的继承与发展 (第3/3页)

,目光扫过台下,声音洪亮而自信,带着战场上那股特有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他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一场场战斗讲起,用最鲜活、最接地气的战例,

    阐述他对“继承”的理解——那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迸发出的智慧、勇气和人民的力量。

    接着,他话锋一转,结合在学院学到的理论,用清晰(尽管术语可能不那么精准)的逻辑,

    分析传统战法在现代战争条件下遇到的挑战和局限,并提出他思考的“发展”路径——建立体系、科学决策、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优势转化。

    尤其是当他讲到“要让‘亮剑精神’插上现代化的翅膀”时,眼中闪烁的光芒,让几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员都微微颔首。

    提问环节,一位研究苏军战役理论的教员提出了关于大纵深作战理论如何与人民战争思想结合的尖锐问题。

    李云龙略一思索,没有掉书袋,而是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好比咱老家的驴拉磨!以前,驴就是咱步兵,围着磨(敌人)转圈,一点一点磨(消耗)。

    现在呢,大纵深理论好比给驴套上了车,装上轮子(机械化),让它能跑得更快、冲得更远(快速突破),但目的还是为了把粮食(胜利)磨出来!

    这车和轮子是新的,但拉磨的驴(战斗精神)和磨粮食的目的(人民战争本质)没变!

    关键是怎么把新家伙什和咱的老本行无缝对接,别让驴觉得车碍事,也别让车把驴累趴下!”

    这接地气又蕴含深意的回答,引得台下发出一阵会意的轻笑,连提问的教员也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答辩结束。

    李云龙敬礼下台。

    他没有去看评委们的表情,但心中一片坦荡。

    他知道,自己把这一年半的所学所思,把对这支军队最深沉的爱与期许,都毫无保留地倾注在这篇论文里了。

    结果如何,已不重要。

    数日后,学院公告栏贴出了毕业论文评审结果。

    李云龙的名字后面,赫然写着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优秀。

    当丁伟和孔捷兴奋地拍着他的肩膀祝贺时,李云龙只是咧嘴笑了笑,目光却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优异的成绩,是对他过去一年半努力的肯定,但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是将这纸上的“继承与发展”,带回部队,融入血脉,铸就一支真正能打赢未来战争的铁血雄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