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9章 给他高位虚衔,再一点点削去实权,直到彻底孤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9章 给他高位虚衔,再一点点削去实权,直到彻底孤立——! (第2/3页)

粮。

    雍正下令取消此弊,将原本归官的额外收入纳入国库,既减轻了百姓的压力,又充实了朝廷财政。

    “摊丁入亩”则是将原本按人口和土地分开的税制合二为一。

    按照人口与土地比例合理征收,避免了因人口流动和土地兼并造成的赋税不公。

    这一系列财政改革,使国库多年不见的盈余重现。

    至乾隆初年,户部岁入白银已高达七千万两,创下清代最高纪录,而这极大程度上源于雍正时期的整顿。

    “改土归流”,则废除了部分地区的土司世袭制。

    则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员,强化了中央对边疆的掌控。

    此外,他还设立“养廉银”。

    根据官员品级与地域差别发放补贴,既保障官员生计,又起到监督与约束作用。

    雍正因此被视为明清两朝唯一治贪卓有成效的皇帝。

    与此同时,他设立军机处,取代内阁,使皇权更加集中,政务运转也更为高效。

    为了避免康熙晚年皇子夺嫡的混乱,他又创立秘密立储制,既保护了太子安全,也稳固了政局。

    这些改革,无疑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石。

    当然,雍正也有明显缺陷。

    他性格多疑,言辞寡淡,既没有康熙的雍容大度,也少了乾隆的风采潇洒。

    因此,尽管政绩卓然,他在民间口碑却始终不佳。

    当然,雍正的“铁血”治理,也同样招来不少非议。

    在文字狱和吏治整顿上,他常常手段极端,动辄施以酷刑,让许多人心怀怨恨。

    对待政敌,他也缺少宽容,往往扣上“谋逆”的罪名予以镇压,令人心生寒意。

    这些举措,的确让他的声望蒙上了一层阴影。

    尤其在处理皇室兄弟时,他采取了清洗与圈禁的方式,被指责有违骨肉之情。

    然而换个角度看,雍正之所以如此行事,很大程度上也是形势所迫。

    清初以来,官场腐败、国力衰败,如果不以强硬手段整顿,大清王朝恐怕就要走向崩溃。

    雍正的做法或许过于峻烈,但出发点无疑是为了长远稳定——

    以“短痛”换“久安”,为后世子孙开辟太平之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