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皇帝召我等入宫,你等却阻我等临入,是何居心?! (第2/3页)
仍由李选侍如乳母般贴身掌控?”
“若她借抚养之名而行专权之实,难保不会重演当年武则天之祸!”
此话一出,朝野皆惊。
左光斗以武则天为鉴,不仅是在警告后宫不得干政。
更是提醒年轻的朱由校,切勿步唐高宗后尘,重蹈“纳父妃为后”的覆辙。
这话确实掷地有声。
看看吧,武则天当年称帝,几乎把“皇后”这个位置的政治信用彻底耗尽了。
从此以后,后妃姐妹们再想走这条路,根本寸步难行,等于被彻底封死。
朱由检听了群臣的劝谏,也觉得颇有几分道理。
于是,熹宗朱由校登基之后立刻下旨,命李选侍迁出乾清宫,移居仁寿殿。
与此同时,还下令拘捕她身边的几名心腹太监,罪名是盗窃大内库藏。
情势至此,“移宫”已成定局。
不过,群臣反倒转过头来劝皇帝,念及光宗昔日的宠爱,还是要遵循先帝遗命,好好安置李选侍母子。
在外廷重臣的强硬施压,加上宫中老太监王安的威吓之下,李选侍最终不得不低头,答应迁宫。
就这样,轰动明末的“三大疑案”之一——“移宫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李选侍以彻底失败收场,熹宗朱由校顺利入住乾清宫,真正登基掌权。
至于她盼望的皇后之位,以及垂帘听政、主宰朝政的野心,统统化为泡影。
至于李选侍为何如此执意赖在乾清宫不走,是否背后受郑贵妃暗中主使,后人已无从考证。
但她的意图昭然若揭——就是要掌控朱由校,以此来把握整个朝局。
后世甚至有人推测,她之所以如此强硬,是想与郑贵妃合谋,妄图效仿“二太后共政”的模式,掌握实权。
若真让她得逞,大明恐怕会提前迎来一个“慈禧太后”。
至于明光宗朱常洛的死,与李选侍和郑贵妃是否有关,始终成谜。
只是这“明末三案”,每一桩都荒诞离奇。
太子差点在宫中被人用棍子开瓢;
新帝登基不过月余,便莫名暴毙;
最后的“移宫案”,更是出现妃子带着太监和朝臣争夺皇太子的一幕。
可若拨开这些荒唐的表象,便能看到:明末皇宫内部的权力斗争,已走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