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1章 堂堂太子遇刺,又怎可能如此轻易揭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11章 堂堂太子遇刺,又怎可能如此轻易揭过? (第3/3页)

阴鸷。

    他也真切感受到了,后世大明的腐烂与黑暗。

    他口中的“这些人”,指的不仅是策划梃击案的凶手,

    更是那些妄图操控朝局的幕后黑手。

    别看朱标温厚,却也是个合格的帝王继承人。

    该杀时,他半分不会手软。

    若此事发生在洪武朝,必然彻查到底,寸寸清算!

    内廷安危先且不提,

    这种狼子野心之辈,绝不能容忍!

    说到底,还是后代子孙对文臣太过宽纵了。

    侠士以武行禁,文人以笔乱法!

    若无雷霆手腕,如何压制那潜藏在阳光下的阴霾?

    本来朱标觉得,父皇设立锦衣卫的举动颇显龌龊。

    大明皇帝,竟要依靠锦衣卫来监控群臣?

    既违律令,也失天子气度。

    帝王理政,自当堂堂正正!

    可眼下看多了后世视频,他的态度也不知不觉生了转变。

    帝王之术,需明暗并施!

    光明正大固然是道!

    可面对某些阴险权臣,却不能没有暗手!

    后世大明这般模样,终究还是他们这些先祖做得不够彻底。

    若能一举肃清朝纲,未必会有这般乱局!

    ……

    永乐时期!

    朱棣望着天幕,也对这桩梃击案暗暗心惊。

    若这事放在洪武朝……

    他爹必然要屠得宫中血流漂杵,幕后黑手更是要九族尽灭!

    若是永乐年间——

    他朱棣也绝不会罢休,必将穷根究底,查得一清二楚!

    然而到了万历朝,太子遇袭案,却在明神宗寥寥几句轻描淡写的话里,草草带过。

    朱棣倒没有为万历动怒。

    毕竟所处时局不同,做出的抉择也各异。

    而且万历早已因国本之争,与群臣斗得水火不容。

    若是真将这桩梃击案彻底翻查,只怕正合某些暗中算计之人的心意。

    到那时,血流成河,朝廷动荡,反倒让皇帝自己背上骂名。

    即便如此——

    朱棣胸中仍是杀意翻涌,怒火如焚。

    大明怎么会沦落成这个样子?!

    我朱棣篡位弑侄固然不假——

    可我所留下的江山,绝不该是如此污浊颓败的模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