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二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二章 (第2/3页)

敢站出来指认,包括巡防营自己的人,都急着将功折罪。”谢君乘将茶杯往前轻轻一推,“跟约好了似的。”

    江澜不紧不慢,说:“求生和泄恨,侯爷别低估它们带来的威力,有时候还能让人敢拼一个鱼死网破。”

    谢君乘接着说:“秦明正虽然死了,陆仪还是能顺藤摸瓜挖出一些别的收获。”

    江澜抬眸,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陈家人不知去向,秦明正的家人倒是没来得及逃。”谢君乘一直看着江澜,接着道:“秦明正的父亲当年任巡防营指挥使,也一直收贿,还和锦衣卫沆瀣一气。”

    江澜似乎想了想,才若有所思地说:“一个巡逻的,和李魏荣有勾当,方便窃听和收集情报,再正常不过。”

    “那你觉得他们还能配合做些什么?话说回来,阿澜,那个时候你不一定到了京城。”

    江澜很干脆地答道:“不好说。即便我在,也未必能知道什么对侯爷有用的。”

    谢君乘干脆挑明白了说:“阿澜,那你是哪一年来的洛京?”

    他问的只是哪一年,而不是从哪里来,怎么落入李魏荣手里。江澜沉默须臾,就在谢君乘以为她不会回答的时候,她低头幽幽看着手中的茶汤,说:“十年前。就是秦明正的父亲偶尔会值守城门的时候。”

    谢君乘一愣。江澜一下回答了他两个问题。

    “既然查到和李魏荣有牵扯,那秦家现如今……”

    赵启的态度,在江澜看来,可以顺带旁敲侧击看看来年放过锦衣卫的趋向。

    谢君乘想了想,说:“一边是天子近臣,另一边是京城的巡防,可以看作两边都有伸手太长的嫌疑,也可以看作……职责范围难免有所交涉。”

    “那就取决于皇上的心情了。”

    “阿澜,你怎么聪明,猜猜看?”

    “见不着皇上,我的读心术用不上。”江澜平静道。

    谢君乘倏忽兴致盎然地往前凑:“那你见到我,可以看看我在想什么。”

    江澜还是垂眸,说:“侯爷在想我的读心术和情报能到什么地步。”

    “这话可不好接。”谢君乘不置可否,只笑了笑:“好了好了,不逗你,皇上很生气,认为陈叶和秦明正实在胆大妄为,想重判,以儆效尤。”

    宁王府里,刘毅从暖烘烘的书房出去之后,躲在里间的人才走出来。

    梁愈青看向正在沉思不语的赵庆瑜,沉声说:“殿下,刘公公要殿下与他一同参大殿下一本,只怕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一层用意啊。”

    赵庆瑜却不以为然:“横竖不必本王出面,找几个人写写折子就好,读书人么,最喜欢写东西罗织骂名。此番多亏刘昆,本王才来得及藏好陈叶的家人,这投名状和人情往来一样,若白拿了别人的,自己总要从另一处吃亏的。”

    刘昆当然有自己的私心。赵庆琅若真的封了亲王,和康王宁王平起平坐,刘昆怕就怕赵庆琅一朝得势就找他算旧账。

    赵庆瑜和刘毅说了好一会儿话,起身松了松筋骨,漫不经心地继续道:“刘昆和皇兄这笔账结不了的,当年若不是他要放监军进西北军营兴风作浪,黎宣都不至于被逼得要清君侧。本王这个皇兄,生母卑贱,从出生起就不得人喜欢,待黎宣比待父皇还亲,牛脾气也和黎宣一样,烂账一堆呢,随便拎一个出来,一参一个准,你不必担心。”

    梁愈青想的却不是赵庆琅的事情,沉吟片刻,耐心道:“殿下,刘昆掌权多年,爪牙遍布各处,远至西北军营,近至朝堂各部。大厦已根基牢固,接下来必想着如何更上一层楼。他要和殿下联手参大殿下一本,殿下当心自己的良材一经暴露,反叫人搬走了。”

    梁愈青为官多年,与皇后的娘家沾亲,认真算一算,赵庆瑜该叫一声表舅。因而梁愈青严肃时说的话得直白些,赵庆瑜多少听得进去。

    “你是说,这老东西想趁这一次知道我手上有什么人?”

    “这是臣的猜测。殿下还是小心为上。何况,陈叶的事情已是凶险,国子监里头那两个人也再无人敢动,殿下如今的处境,不宜操之过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