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一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一章 (第2/3页)

不去回想。她头一回在反噬后的心有余悸里生出遥远的念想,想解开这些枷锁,不做蛊毒的傀儡,不做剖开人性的鬼。

    她想堂堂正正地走进每一个深夜。

    翌日风雪交加,陈叶和万寿台的一个工匠先后下狱。

    工匠认了渎职之罪,伤了励安侯,又让荣和帝受到惊吓,本也足够被判死罪。

    但事情传到赵启那里的时候,他只是轻叩着书案不说话。刘昆在一旁伺候笔墨,猜到七八分,便以贺寿为由替人求情,案子就此发回去重审。

    陆仪摸不着滋味,忽而庆幸把陈叶关了几日,还没着急提审。

    那份扭转局势的供词,好巧不巧是在各部尚书陪赵启出了城的日子里出现的。秦明正被关了这么多日都问不出东西,江澜到底用什么手段,让他突然就转性,而且事后又果断自尽。

    刑部大牢的狱卒缄口不言,但陆仪只消多问几个人就知道,当日是什么人去过大牢。

    这可让青天老爷发愁了。

    刻进骨子里的态度让他无法坦然接受和承认这份供词,可这明摆着是龙椅上的那一位出手办的事情,内阁也知道且默许,他一个刑部尚书能怎么办?

    陆仪和元铮心照不宣地从中感受到一些难以言说的东西,是以趁着万寿台的事情故意拖了几日,等廷议上探了荣和帝的口风,才敢正视那一份供词,拿去审人。

    陈叶这一回却讲得顺当,只认自己收了民间的情报加上自身直觉,才料到裴嘉会出事,就调整那一夜的巡防安排,让心腹过去埋伏,顺便提携下边的人,没想到真遇上了。

    “我是给了他一笔钱,”陈叶的态度说不上差,但也坦然得跟有所准备似的,“秦明正是我一手提拔的,往日在外面没少捞好处,我不给点甜头,他怎么会冒险听我的调整呢?”

    陆仪想了一会儿,问:“按你那点俸禄,赌都不够玩,哪来这么大一笔钱还去买通心腹?”

    陈叶仿佛听到什么笑话,不可思议地注视元铮和陆仪,说:“御史大人,尚书大人,难为二位高居庙堂还知道小的们过得艰苦啊。我手下的人混个一年半载都摸得清路数,出去巡街之前知道先孝敬我,好去油水更足的地方,我怎会没点手段给自己赚一点呢?”

    元铮愤然道:“岂有此理!内阁当年力排众议让你当了统领,看重的就是你出身寒门,身家清白,不受京城世家牵制。你如今却成了欺上罔下的贪官污吏,还记得自己如何走到今日的吗!谁给你的胆子?”

    陈叶置若罔闻,像个街边的浪荡痞子,懒散道:“大人不必这样痛心疾首,你在朝堂高高在上,靠那身官服和一张嘴就能伸张正义,我在街头巷尾收钱办事,满足百姓的安居乐业,咱俩没有对错之分。我要说的就这些,出身寒门的贱命,走到今日即使拿着京城安危,也没有谁看得上我,无人指使。”

    数道刑罚之后,陈叶还是原先的说法。陆仪和元铮也料到,对他这样的硬骨头而言,用刑得不到什么进展。

    元铮似乎同样察觉到什么,拿着证词问:“陆尚书,如何?就这么给大理寺?”

    陆仪点了点那张纸:“御史大人,这薄得透光啊,外头风雪交加,经不起几个来回。”

    元铮知道,荣和帝刚把万寿台的事情驳回重判,大理寺这会儿肯定也在吊着十二分精神做复核,这么显而易见的东西若是直接递交过去,兴许在大理寺门口等一会儿就能把案子又领回来。

    元铮点了点头说:“陆尚书睿智,还是要仔细些才好。”

    陆仪出了大牢就派人去叶家找人,不料只能得到“人去楼空”的答复,忽而觉得那张泛黄的证词更加疑点重重。

    回府以后,陆仪闷在书房,还对着案宗心烦意乱。

    陆庭越送来一碗补汤:“案牍劳形,父亲也要注意身体才是。”

    陆仪正揉着眉心,抬头一看,忽然觉得陆庭越近来的确是正经了些许,不似从前,老不见人影。

    屋外风雪不停,一碗热汤果腹,身上的疲乏和心头愁绪也松了一些。

    陆庭越瞧着父亲的神情放松下来,几番话语在心里又来回演练几遍,恭敬地问道:“爹还在为陈统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