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3章 里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3章 里正 (第2/3页)

千斤重的心事,只顾闷头走路。走到近前,猛一抬头,乍一看我们这几个形状各异,穿着打扮一个比一个奇怪的人戳在原地一动不动,先是吓得一哆嗦。

    瞧他那眼神儿,显然是把我们当成了哪处遭了灾、流落至此的难民。待他眯起那双被烟叶子熏得有些浑浊发红的眼珠子,目光刀子似的在我们身上刮了一圈,尤其在白熊那副洋人面孔上狠狠剜了几眼。脸上的困惑像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厚重的警惕,活像见了贼一般。

    我见他嘴唇翕动,正要开口盘问,当即抢先一步上前,脸上堆起尽可能显得无害的笑容,双手一拱,就要搭话套近乎。

    谁知还没等我这“久仰贵宝地”的客套话出口,来人已经操着一口浓得化不开的胶东腔,用那种带着十足不耐烦、又掺了点“为你好”式劝诫的语气,抢先开了腔,声音又干又涩,率先发问道:

    “呐(你们)!也是来收古董的?”他眼皮一耷拉,烟袋锅子不耐烦地朝村外大路方向虚虚一点,“急了(赶紧)走吧!东西早没有了,别在这儿白费心思!”

    这话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我心头咯噔一下,这胶东地界素来以好客闻名,远来是客的道理妇孺皆知,哪有见面连口水都不给、直接往外轰人的?

    可转念咂摸他话里那个重音砸下的“也”字,再联想到报纸上那篇语焉不详却足够撩拨人心的报道,心里顿时雪亮——好家伙,这巴掌大的渔村,怕是早被各路闻着腥味儿的“寻宝人”轮番轰炸过了……

    常言道“话是拦路虎,衣裳是渗人的毛”,既然千辛万苦摸到这兔子不拉屎的海边,空口白牙一句“没了”就想打发人?姥姥!甭管有枣没枣,这杆子必须得抡圆了打下去。

    早年间听人说起,山东地界以孔孟之乡自居,人和人交流时习惯以“老师”作为敬称,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