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卡车 (第2/3页)
一眼,彼此脸上都显出一丝尴尬和自嘲。
想当初,我俩全凭报纸上那语焉不详的几行字,加上一股子“撑死胆大的”莽劲儿,拎着个包袱就跳上了火车。满脑子只想着“胶东”二字,具体方位、如何前往,全然没做功课,只打算“车到山前必有路”。
万没料到这不夜村竟远在荣成县,距离青岛府城尚有数百公里崎岖路程,若真靠我俩瞎猫碰死耗子般摸索过去,别说寻宝,怕是连过年的日子口儿,都得在荒郊野岭喝西北风了。
我暗自盘算:幸亏临行前还置办了些干粮和装备等等应用之物。这趟行程,本就抱着“搂草打兔子”的打算。若能侥幸撞上那错金嵌宝的青铜匣子,自是祖宗显灵;若寻不着,沿途在乡野市集收罗些散落的瓷碗铜钱、老家具什,也算没白跑一趟。说到底,这既是出门的由头,也正合我和老八随遇而安的脾性。
眼下时局动荡,铁路运力早已不堪重负。
自北京前门站出发,沿津浦铁路一路颠簸南下,再转胶济铁路摇晃东行至青岛,即便一路顺遂,也得熬上一天两夜的光景。途中若遇兵车占道、天气骤变或是那老迈的机车“趴窝”喘气,耽搁多久便全凭天意。出门在外的旅人,对此早已是见怪不怪。
所幸我们此行虽在车上经历波折,这一路上喘着粗气的铁皮火车倒还算争气,并未过分延误。
按常理,在火车上,尤其是头等车厢,本无需特意守夜。但经历了昨夜那番惊魂,加之车厢内三教九流混杂难辨,众人稍作商议,还是决定轮流值守,以防再生枝节。
白熊那铁塔般的身躯往前一挪,操着一口并不流利的中文,闷声闷气道:“我守整夜。”
言罢便抱臂坐在过道边的位置,闭目养神,身形稳如山岳。
我本想强打精神,暗中观察白熊的举动,毕竟对这伙人尚未完全放心。奈何连日奔波劳顿,加上那迷药的效力似乎还有残留,眼皮越来越沉,终究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