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手撕男版绿茶 (第3/3页)
这个条件。咱们村还算好的,有好几个村的知青点,全是自己搭起来的茅草房。”
这年代谁也不嫌弃谁,就是在城里,也没几个条件好的。
但是这里的条件,也确实简陋得有些过分了。
几人的眉头都皱得紧紧的。
李易民开口问道:“唐村长,咱们省从六八年开始下派知青,就算一年四个,咱们村也不该只剩二十八个吧?其他的呢,都回城了?”
唐拥军说道:“我正要跟你们说这事呢,算上你们,这十年咱村一共接收五十二个知青,除了去年和前面有两个考上大学的以外,现在刚好剩五十个。
咱们公社的知青点都简陋,住不下那许多人。
六零年六一年大旱灾的时候,整个西源都饿死很多人,造成很多孤寡家庭。
所以公社想了个解决办法,让愿意的知青,和这些孤寡家庭结伴,一能解决知青的居住问题,二是能够照顾一下这些孤寡。”
李易民问道:“那各自的政策是什么?”
其他几个人也都伸长了耳朵,这可关乎到日后的生计。
唐拥军说道:“住在知青点,头一个月的粮食由队里借给大家,以后用工分抵扣其中一半。其他的跟社员政策一样。
和孤寡结伴,队里不借粮食,自己跟老乡借。但是每月多计算三天的工分。”
李易民点点头,王宁问道:“咱们一天的工分是多少?”
唐拥军说道:“一天做满工是十个工分。”
陈志凯说道:“和孤寡结伴,是不是就要照顾他们的吃喝拉撒?”
唐拥军说道:“这是必须的,人家给你提供住的地方,集体还每月给奖励三天工分,总得付出劳动才行。”
陈志凯说道:“算下来每天才多一个工分,也太少了。付出和所得不成正比嘛。”
唐拥军笑道:“那就可以选择住知青点嘛,下了工的时间都是自己的。”
陈志凯毫不犹豫地说道:“我住知青点。”
王宁犹豫了一下,也选择了知青点。
唐拥军看向李易民和张繁星,“你们俩呢?”
李易民想想那大通铺的环境,摇摇头说道:“我愿意和孤寡结伴。”
张繁星想了想,也和李易民做了同样的选择。
随后,唐拥军让陈志凯和王宁在知青点自己找空床安置,等点长回来带他们去粮站领粮食。
李易民和张繁星则跟着唐拥军进了村。
住户有些零散,全部都是土夯墙的矮房子,房顶盖着青瓦,挨着房檐的地方铺着厚厚的茅草,灰朴朴的,没什么色彩。
唐拥军一路走一路介绍:“张繁星同志要去的是一个汉人家庭,老太太叫做刘培英,刚过六十,身体还很硬朗,主要就是跟她做个伴。”
这明显是个好去处,张繁星由衷地说了一声谢谢。
没走多远,就到了那户人家。
李易民在房外等着,几分钟唐拥军安排好出来,领着他又走了半公里左右。
“你要去的家里主人叫做宋槐枝,她上有一个七十一的婆婆,下面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她丈夫去年出事故走了。”
临进门之前,唐拥军补充了一句,“对了,他们是布依族,糯食做得很好。”
李易民哭笑不得,糯食再好吃,也抵不过这是一件苦差事啊。
唐拥军没给他犹豫的机会,大步跨进人家的院坝,扯起嗓子吼道:“宋婶子,槐枝下工没有?我给你们送帮手来了。”
相比于其他家来说,这家人的房子没太大区别,但是院坝井沿都洒扫得干干净净整整洁洁。
天井沿上一个老太太坐在竹编凉椅上,穿着右开扣深蓝色民族服饰,肩上和袖口都用青布拼接,还镶了花边,头上戴着角头包,腿上盖着一张厚毯子。
衣服和毯子都很陈旧,但是浆洗得干干净净。
老太太给人的感觉也很整洁,就是眼神和听力貌似有些不好,等唐拥军和李易民走到跟前,她才有回应。
“拥军来了,小肚儿,快端凳子出来。”
老太太向屋里喊一声,随即目光落在李易民脸上,看了半天,她问道:“这是给咱家槐枝介绍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