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提出政治纲领 (第2/3页)
法是兵分两路。
一路由他亲率主力,从青川守御千户所出发,攻取剑州、广元、韶化一带;
另一路,则由邵勇领兵,出江油,攻梓潼,切断保宁府和成都府之间的联系。
计划很完美,但问题是,现在江瀚手上的兵力,有些捉襟见肘。
从西北带来的主力战兵有八千,再加上各县新训练的四千多民兵,总兵力也才堪堪破万。
这其中,起码还得留下两到三千人,在龙安府看家护院。
这点兵力,守成有余,但要分兵两路主动进攻,就显得有些吃力了。
说到底,还是人手不够。
可就在江瀚一筹莫展之时,赵胜却突然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喜色。
“大帅,好消息!”
他一边说着,一边扬了扬手上的信件,
“你猜猜,是谁来信了?”
“来信?”
江瀚有些诧异,他手底下的部将,以及认识的义军首领,会写信的不超过一手之数。
赵胜见状也不卖关子了:
“是邓阳邓将军和方宏方将军,他们现在正在汉中一带,镇守栈道。”
“听说咱们在四川,他俩就立刻派人,送了封密信过来。”
听了这话,江瀚眼前一亮,邓阳和黑子在汉中?他们不是应该在山西一带吗?
这事儿说起来,江瀚还得好好感谢陈奇瑜。
当初,陈奇瑜为了堵住他北上汉中的道路,特意把宣大总督张宗衡调了过来,封锁入川的栈道。
而邓阳和黑子的部队,正好就在张宗衡手下。
听说江瀚已经到了四川,他俩才按捺不住,偷偷派出信使,冒着巨大的风险,联系上了江瀚。
赵胜快步走到江瀚身边,压低了声音:
“大帅,既然邓阳部就在汉中,咱们现在人手正好不够,要不.就把他们召回来?”
“他们手底下,可是有小两千人马呢。”
他指着舆图上的剑门关:
“反正离得不远,咱们可以先攻取剑州,然后占据剑门关天险,接应他俩入川。”
但江瀚沉思片刻,却拒绝了赵胜的提议。
“不妥不妥。”
他一边摇头一边看着手里的密信,
“我好不容易才在官军里,安插进了一个卧底,而且邓阳现在还是个副总兵,位置不低。”
“现在把他们召回来攻打保宁府,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咱们现在地处边陲,对于中原的局势,不甚明了。”
“正好可以让邓阳做耳目,多传些消息回来。”
“再说了,他们那两千多人马,只有八百多是咱们的老弟兄,剩下的都是从各处抽调过来的官军。”
“这些人贸然转换阵营,从官军变成了反贼,恐怕没那么容易接受,我也不放心用他们。”
江瀚笑了笑,
“让他们在汉中好好呆着吧,他不是守着栈道吗?”
“正好,日后咱们若是想重回汉中,那可就方便太多了。”
赵胜点点头,这也是个办法,自古入川容易出川难。
有了内应,想必能简单不少。
但他还是有些担忧:
“但是这样一来,咱们人手还是不够。”
“现在明军都龟缩着不肯出城野战,咱们几千人要一个个攻城拔寨,怕是力有不逮。”
“大帅您怎么看?”
江瀚扫了一眼邓阳的信件,伸手递给赵胜:
“你仔细看,上面除了军情,还有不少最近朝廷的消息。”
“闯王突围,陈奇瑜去职,洪承畴接替五省总督,皇帝增派,毕自严罢官.”
“你看出有什么机会没?”
赵胜接过信件,逐字逐句地看着,看了半天,试探着问道:
“难不成大帅看中的,是增派一事?”
江瀚赞许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朱由检是得了失心疯,铁了心要增派粮饷剿贼,甚至不惜将毕自严这种能臣下狱罢官。”
“他这是在自掘坟墓!”
“你仔细算算,朝廷增派一百二十五万两,这笔钱最终落到下面的百姓头上,得翻多少倍?”
“当年在陕西,每到夏秋之际,就是造反的高峰期。”
“咱们不妨也等等,等四川的抗税季到来。”
“到时候,民怨沸腾,官逼民反。”
“咱们再趁势打出义旗,进兵保宁府,想必会有不少人站出来反抗官府,投奔于我。”
赵胜眼前一亮,瞬间明白了江瀚的意图。
这是要借势而为啊。
四川一带由于受灾较轻,所以一向都是土司作乱,很少有农民起义。
但是朝廷的摊派可是越加越多,四川的百姓总归会有忍不了的那天。
“那大帅具体准备怎么做?”
“口号想好了吗?”
江瀚笑道:
“口号不是有现成的?均田免赋,饥者得食。”
“就这个,简单直接,最有煽动力!”
“但光喊口号可没用,咱们得把政治纲领给宣讲出去。”
“让探子跟着商队,混进保宁府去,把咱们龙安府的政策都给传出去。”
“依我看,咱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