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上报价格 (第2/3页)
第一次在国外亮相了。
只要采购的这些国家觉得车子用的不错,性能和质量好,以后是可以涨价的。
而且站在国家的角度,昌城汽车厂真要能把车子卖出去,哪怕是稍许的亏本那都是值得卖的。
这次广交会的目的是挣外汇,成本五千的东西能两千美刀卖出去。看上去没利润,但国内的货币换成了美刀。
国内的货币汇率是两块五,但人家要是不想要我们的货币,你出三块五也买不到一美刀的东西。
工业产品利润大,苏联不怕我们欠账,因为他们不要我们的货币来还账,他们要的是农产品和矿产原材料。
越是基础的东西在国际上越是硬通货,货币要是买不到东西,用东西交换各取所需基本上是在所有国家都行的通的。
江成只要卖的价格不低于进口的一些零配件加原材料的价格,稍微加一点附加值能把车卖出去,就能获得国家很大的支持。
一千六一辆皮卡,八百到一千块一辆手扶运输拖拉机。
悍马吉普车就不能完全按照白菜价格出售了,虽然吉普车的车身技术含量还不如轿车,但江成感觉多少要挣点造型设计费吧。
而且出售到国外的,发动机还得改一下,体型大一点,提升一下排量。
在这个年代,美国那边的吉普车便宜的就一千三百块美刀,但质量和体验感跟悍马无法比。
计算成本后,关键还是玻璃成本降不下来,只能定价一千四百块美刀,也算是唯一计算了设计成本的一款车。
至于昌江轻卡,体型大一些,出口的话后车厢肯定不能用木头的,得换成铁皮的。比皮卡肯定要贵一些,但不增加汽车玻璃成本的情况下,卖个两千比较合适。
皮卡,悍马吉普车,昌江轻卡加一款手扶拖拉机运输车。在国内轻松能卖八千到一万三的车,出口的话其实最高的就五千。
但这些年国家从苏联进口的车,动不动上万。这一点倒不是苏联以高价格卖给我们,因为他们是对照跟我们国家的汇率来的,这汇率其实就没国际化。
说白一点,西方也不认可苏联的货币汇率。在今年卢布跟美刀的汇率是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